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龙纹碗

作为扬州人,很为扬州剪纸高超的民间艺术而自豪。近现代的剪纸纹饰大家看得应该很多,可谁又看过宋代的剪纸是什么样子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为扬州人,很为扬州剪纸高超的民间艺术而自豪。近现代的剪纸纹饰大家看得应该很多,可谁又看过宋代的剪纸是什么样子呢?别说,还真有。江西吉州窑有一种剪纸纹样的瓷器,承载了千年剪纸的使命,把当时吉州一带盛行的剪纸,搬到瓷器上了。

 

  这是一只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龙纹碗(图一),口径12.4厘米、高6.1厘米。呈斗笠形,胎质疏松,釉色黑里透红。用放大镜看,有细小开片。最特别的地方是碗的内壁由当时工匠用剪纸剪出两条不同的龙纹贴在生坯碗上,经过工艺处理,进窑烧出成品。这种破天荒的创造性,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民间剪纸艺术与陶瓷制作相结合,增强了吉州窑瓷器的艺术效果。

 

  这里与藏友先聊一下有关龙的纹饰。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最早的是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一只玉雕龙,反映了早期先民极为单纯质朴的造型思维和能力。秦汉时期,龙的纹饰已经明显地被赋予了统治者的意志。龙代表皇帝,代表至高无上。皇帝坐的椅子叫"龙椅",穿的衣服叫"龙袍",躯体叫"龙体"这一思想贯穿于秦汉及以后的整个封建时代。但这并不能割裂百姓大众对龙的崇拜和喜爱,民间崇拜的龙则更具人性和灵性,是自然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民间比喻夫妻和美为"龙凤呈祥";生育男女双胞胎为"龙凤胎",可见龙纹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

 

  两条剪纸龙纹占据碗面,一大一小,作腾飞状(图二)。碗心剪有一目,图案寓意让人一看就明白:"望子成龙"或"教子成龙",纹饰生动有趣。可以想象,这种图案在当时应该很受百姓欢迎的。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艺术,保留着剪纸方圆的纹理印痕,利用两种深浅不同釉色经过高温烧成,使得剪纸纹理印痕平面肌理丰富而简洁,这是其他窑产品难以比拟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聪明智慧,烧制出如此既实用又精美的剪纸纹样的瓷器,为我们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