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款识——“陈鸣远”款

清初顺治朝至康熙朝前期,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处于低潮,此时的制壶艺人,不见任何史料记载,唯独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凤编撰的《宜兴县志》记载了陈鸣远的事迹。并谓:"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款

 

  清初顺治朝至康熙朝前期,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处于低潮,此时的制壶艺人,不见任何史料记载,唯独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凤编撰的《宜兴县志》记载了陈鸣远的事迹。并谓:"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

 

  此时的陈鸣远,极为活跃,"常至海盐张氏之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而与杨中允晚研交尤厚。"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廷揽,并与上述文人雅士合作,制作出不少精品紫砂壶。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云:"予尝得鸣远天鸡壶一,细砂作,紫棠色,上锓庚子山诗,为曹廉让先生手书,制作精雅,真可与三代古器并列。"

 

  陈鸣远传器不多,但陈鸣远的作品却为数不少,多为后人仿制。今天知道的有不少鸣远款的紫砂作品为蒋彦亭所仿,裴石民也曾获得"鸣远第二"的称号。

 

  现藏南京博物院的南瓜壶,应为东陵瓜壶,为陈鸣远所制。该壶引人入胜的地方是瓜形身筒上的"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的诗句。"东陵式"是指东陵候种瓜而言。典故见于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召平者,故秦东陵候。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后世出现了许多歌颂东陵瓜的作品。可见在古人心目中,东陵瓜就是召平的化身。陈鸣远所制的东陵瓜壶,其用意更寓有深刻意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