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伪造瓷器

瓷器作伪比较多见的方法有换底。换底即把已经破碎了上半部的名窑瓷器的器底换装在另一件瓷器上, 再用铁锈溶液涂抹在接口的地方, 然后将铁锈烘烤干, 再在瓷器接口的地方烫上一层四川白蜡, 就弥补了痕迹。用这种方法的一般以底部有款的瓶、罐居多。

  瓷器作伪比较多见的方法有换底。换底即把已经破碎了上半部的名窑瓷器的器底换装在另一件瓷器上, 再用铁锈溶液涂抹在接口的地方, 然后将铁锈烘烤干, 再在瓷器接口的地方烫上一层四川白蜡, 就弥补了痕迹。用这种方法的一般以底部有款的瓶、罐居多。因为一般人只注意款字的真假, 甚至有些人误认为款字是真的, 其他就不必考虑了。换底器物在外表不易觉察, 在器内则往往抹泥巴或污垢之类, 也不易看出破绽。鉴定这种瓷器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手往内壁探或用肥皂水清洗器内的泥巴或污垢, 就可发现接口痕迹。二是, 这种换底瓷器由于时代不同或窑口不同、工艺不同、质量不同等原因, 导致两者在釉色、花纹以及火光的强弱方面有细微的区别, 在鉴定时候如仔细观察这些方面, 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鉴定瓷器的新旧, 首先要以釉面有无——火光' (即釉面浮光) 为标准。年代久远的瓷器釉面蕴含的光泽如脂似玉, 光由内发;新瓷则带——火光', 明亮异常, 光在外烁。作伪者往往将新瓷的火光磨掉。磨火光的方法有用汗水摩擦玩弄的, 但很费功夫, 需一年半载才行。因此, 常常用浆砣轻轻磨擦, 但所磨之处有细痕;或用牛皮胶砣沾油磨擦, 使釉面平滑, 而光泽与旧器一样。用牛皮胶砣磨过的瓷器, 如果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看, 可见无数不自然的磨擦痕迹, 这也是判断瓷器真伪的手段之一。因此, 我们在鉴定瓷器时, 不能认为釉面没有火光的瓷器就一定是旧器。但是, 也不能认为釉面有火光的瓷器就是新器, 因为有极少数瓷器从未启封或使用过, 往往就带——火光'.因此, 还要结合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定。

  把年代较晚的瓷器底款磨掉, 用颜料制作成年代久远的款, 再吹一层釉, 人窑中烘干, 亦可作伪。但因釉料及温度不同;其伪造的釉色往往与原器的釉色不同;而且新烧成的釉有火光, 还要设法磨去。因此, 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必须注意底釉颜色是否与其他地方的釉色一致, 并察看是否有火光。

  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是: 旧瓷器如果有裂缝, 作伪者往往用刷将裂口刷干净, 然后将原釉磨去些许, 再用吹釉法上釉, 入窑烘烤成。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瓷器, 因为收藏时间长或者埋藏年代久远, 经常有磨伤或落釉的情况, 作伪者常在裂缝处作彩画, 以蒙混过关, 有的甚至在作了彩画以后再上一层漆, 如果没有热水烫过, 也难以知道它是伪器。

  名贵的瓷器如果受到损坏, 例如香炉缺耳、缺足、瓶损口沿等, 作伪者常常以旧补旧, 加以釉药, 用火烧成, 与旧制瓷器差不多。如果再用吹釉方法在痕迹处上釉, 则补处无迹可寻。作伪者还经常利用瓷器形式多样这个特点进行作伪。例如高颈瓶, 如果颈以上损坏了, 作伪者就将颈以上全部磨去而变成短颈瓶, 其口沿则用吹釉的方法上釉, 再入窑烘烤, 即告成功。如不便采用吹釉的方法, 就将口沿磨成毛边状, 使人误认为该瓷器原系有盖的。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是用粘剂粘, 例如缺耳或缺手、足的佛像或人像, 常常用粘剂再补粘一个上去, 如不用力去扳, 也是不易发现破绽的。因此, 如果遇到有足、耳、柄及其他容易碰落部分的瓷器, 我们在鉴定时候就要详细观察其连接的是否有痕迹, 还要从釉的新旧、火光的强弱及造型是否合理来考虑, 如不合乎常规, 即可断定为伪器。

  改补过的瓷器也可以用听声音的方法进行鉴定。完整无疵的瓷器用手叩击时, 其声音清脆悠扬, 改补过的瓷器声音沙哑而短促。瓷器的新旧亦可由声音辨别, 旧器声音清脆, 新器声音短促沉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