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流程

釉下五彩瓷为醴陵所创,保持了手工制作的特点,需经过选材、制泥、拉坯、注浆、素烧、彩绘、上釉、高温煅烧、校型洁面、焙烧等10大环节、60多道工序,方能成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釉下五彩瓷为醴陵所创,保持了手工制作的特点,需经过选材、制泥、拉坯、注浆、素烧、彩绘、上釉、高温煅烧、校型洁面、焙烧等10大环节、60多道工序,方能成器。

 

  选材:包括选泥、选釉。要求瓷泥黏性更强、色度更白,含铁及其他杂质要少。釉下五彩瓷是高温瓷,要求釉料耐高温,基础釉料为长石和石英,按不同的表现色,釉料配方不同。

 

  制泥:制泥过程精细,注重除铁除杂。水斗(臼)碎泥碾出的瓷泥所制作的瓷坯,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优于球磨机碎泥。

 

  拉坯:釉下五彩瓷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拉坯、注浆两种方式。拉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在转动的轮盘上,手工将可塑泥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

 

  注浆:利用多孔石膏模具能够吸收水分的物理特性,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多孔模具内(主要为石膏模),水分被模具(石膏)吸收后便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水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

 

  素烧:陶瓷生坯在800℃-90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使坯体具有一定机械强度。

 

  彩绘:在素烧后的陶瓷生坯上,用陶瓷颜料绘制彩色图案或图画。醴陵的釉下五彩艺术瓷大多采用双勾分水的技法,将陶瓷颜料绘在陶瓷生坯上。

 

  上釉:将釉料施于陶瓷坯体。釉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研磨制成的,经过适当温度煅烧使其玻化,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能美化器物,便于擦拭,不易被灰尘杂质侵蚀。

 

  高温煅烧:瓷坯经彩绘、上釉之后,将其装入窑炉进行高温煅烧,温度一般控制在1380℃-1400℃。醴陵烧窑使用的燃料经历过固体燃料(柴、煤)、液体燃料(石油)和气体燃料(天然气)三个阶段。现在基本上采用气体燃料,气体燃料使温度更加可控,且环境污染更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