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仙”童宾与明代大龙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龙缸 明

 

  童宾,江西省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卒年无考,字定新,执役窑业。是景德镇陶瓷工人及窑户崇拜的偶像,被称为“风火仙”,也叫“风火神”。

 

  童宾少年在家曾读过诗书,后因父母早丧,无法上学,遂到窑厂学艺。他为人忠厚诚实,秉性刚烈,与同事相处亲如兄弟。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朝廷派太监潘相任江西矿税使并监理景德镇窑务。这个潘相依仗皇帝撑腰,一到地方就利用职权,欺压百姓,乱作非为。他一到景德镇,就逼迫窑户和匠户烧造大型青花龙缸,以供皇帝陵墓作长明灯之用。这种青花龙缸,直径要有三尺,高要两尺多。在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下,烧成这种大器,难度相当大。窑工们进行多次试验都未能成功。潘相却不管当时技术条件,一方面对窑户进行“例行岢索”,一方面逼迫窑工烧制大龙缸,不是鞭笞,就是捕杀,工人们本来就缺衣少食,又受到严酷的凌辱,生活和精神上都很凄苦。秉性刚烈的童宾,眼看同事们一个个受到迫害,心如刀绞。 十月初八子时,星光满天,窑火熊熊,童宾满怀义愤,往窑一跳,以身为薪。只听得滋滋之声,窑火突然上升。待到工友们从惊愕中醒过来,童宾已化为灰烬,窑工们悲痛万分,痛哭流泪,大家一边呼唤着童宾的名字,一边向窑里投柴。不知是巧合,还是天道,第二天开窑,大龙缸烧造成功了。只见大龙缸完整无瑕疵,釉色莹晶光亮,看花海水龙纹发色纯正。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重大成果。

 

  为烧造大龙缸,年仅32岁的童宾与世长辞了,全镇窑工义愤填膺,他们把童宾遗骸葬在凤凰山,纷纷起来打派头(罢工),焚烧税署私官和官窑厂房,潘相也惊得连夜逃走。事后,官府为了缓和民心,在御窑厂东侧为童宾立祠,号之“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烧窑业还定出行规,二十年一届开禁迎神纪念童宾。清代督陶官唐英曾写有《火神》、《龙缸记》,年希尧也写有《重修大神庙碑记》,记载童宾的事迹,特别是庙内有副楹联,反映了景德镇陶工对“风火仙”的景仰,联曰:

 

  风也火也福一方宝地

 

  仙乎师乎佑万世陶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