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不同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但人们常常把陶器和瓷器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但人们常常把陶器和瓷器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定义:

  什么是陶器

  陶器是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通过成型,干燥,经700-1000℃'炉温烧造成的制品,具有质硬、不透明、敲之音哑等特点。

  陶器的特点:具有质硬、不透明、敲之音哑

  什么是瓷器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是以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瓷胎烧结后,质地致密,不吸水或吸水率很低,胎呈白色,较薄者又有高透明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击之有清脆的声音。瓷袖透明,呈玻璃质层,不吸水。

  瓷器比陶器胎质致密,竖硬,不仅外表光滑端丽,而且不渗水,在盛装和储藏食物、饮料时,比陶器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所以它一出现,就被世人珍爱,而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 用品和艺术欣赏品。

  区别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00-1000℃'炉温。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远远高于高陶器,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约1280℃-1400℃),必须经过高温才可以瓷化。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敲之音哑),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质地致密,硬较高度,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是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通过成型,

  瓷器是以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四、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五、渗水性不同

  陶器相比的瓷器容易渗水,而瓷器不渗水。

  因为瓷器比陶器胎质致密,竖硬,不仅外表光滑端丽,而且不渗水

  六、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瓷袖透明,呈玻璃质层。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