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釉面上的“绣花艺术”——刻瓷

有这样一种书画类工艺品:内容多样,有飞鸟走兽,生动活泼;有人物肖像,惟妙惟肖;有山水风景,清新隽永;还有花草、书法、篆刻等各种题材。乍一看,似乎与普通的纸质书画无甚区别;然而仔细看,我们却发现它是雕刻于瓷板之上的书画,这就是刻瓷。

  有这样一种书画类工艺品:内容多样,有飞鸟走兽,生动活泼;有人物肖像,惟妙惟肖;有山水风景,清新隽永;还有花草、书法、篆刻等各种题材。乍一看,似乎与普通的纸质书画无甚区别;然而仔细看,我们却发现它是雕刻于瓷板之上的书画,这就是刻瓷。

  刻瓷是指在瓷器上以刀代笔雕刻动物、山水、人物、花草、书法、篆刻等各种图案的美术工艺。据史料记载,刻瓷这一民间工艺源于明朝,发展于清代,但是刻瓷作品存世量却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是瓷器釉面光滑,既硬且脆,用刀刻画,稍有不慎就会爆裂,工艺难度极大;另外,刻瓷是一门集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以刀法取胜,但是制作过程漫长,完成一件作品需经数千甚至数万刀的精雕细刻,要花费数日甚至数月的时间,所以,对于制作者来说,终其一生所能完成的精品也是屈指可数的。由于刻瓷的难度大,技艺要求高,这一工艺曾一度绝迹。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还可以看到如此技艺精湛、完美的刻瓷工艺品,这要感谢我们的民间刻瓷艺人袁文潮。袁文潮,别号拜石,南昌市人,出生于工艺美术收藏世家。受家庭文化熏陶,袁文潮自小酷爱各种传统工艺,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对古玩、篆刻、书法等均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并拜民间肖像画老艺人万裕和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在万老先生的传授下,苦心钻研刻瓷技艺,并大胆尝试多种刀法制作作品。

  刻瓷是瓷釉面上的“绣花艺术”,而袁文潮正是用他对刻瓷工艺执著追求和日益精湛的技艺绣出绚烂瑰丽的刻瓷之“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