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中的制备术语和工具

  玲珑瓷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烧后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故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一度出现, 清代乾隆(1736-1795)时最为流行。

  镀 匣 见《景德镇陶录》。指匣钵成型修正后放入窑炉内空烧一次方可应用。制匣钵原料各窑多就地取材,景德镇窑取材于东北里淳村、马鞍山、官庄等处,有黑白红三色,宝石山有黑黄沙一种,配合成泥,以增加耐火度。

  练 泥 见《 景德镇陶录 》。指瓷器作坯之前的一道工序。其过程是把白不入水池内浸泡。用木楸不断翻搅,漂去浮渣,筛以马尾细箩,沉淀后用细绢袋装浆渗水,放无底木匣内,上用石压,去水成泥,然后用锹反复反转,使之纯精结实。

  陶 范 亦称\"印模\".陶质的模型。出现较早,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鬶的袋状足已用陶范加工。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都使用陶范浇铸,战国时期刀币、秦俑坑的陶人陶马,也都用陶范分段制做,然后粘合。唐长沙窑、巩县窑用陶范制印局部纹饰贴于器身。宋代进一步利用陶范整修器形,同时把精美完整的纹饰印于器物上。当时各地瓷窑均已普遍使用,印花装饰也由此得到推广与提高。

  陶 拍 制做陶器的生产工具之一。长方形,正面有纹饰,背面有柄,便于拿取。陶器成型后,器外用陶拍,器里用卵石,里外抵按,使器坯坚实和排除气泡;陶拍上的绳纹、篮纹、几何纹均印于坯上,可整修器坯,增加美感。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 汉代仍盛行,不同时期有不同纹饰。

  枢 纽 轮车上的主要构件。轮车拨动后能不断转动,主要依靠枢纽。是我国原始的轴承。 枢纽形状大体雷同, 多呈四方或八方形,中有圆形凹窝,凹窝内施釉,两个枢纽一上一下,中间连以木柱,柱两端亦呈圆形与枢纽凹窝相吻合;上承轮车圆盘,下有圆形底座,底座固定于地。在宋代窑址中发现较多,唐代窑址中也有发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