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的釉质鉴别之土釉、灰釉
2015-06-18 10:04:43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就像面纱下面的姑娘,当你不了解她的时候,会感到无限的神秘,一旦将面纱揭去,又是如此的简单和明了。
灰釉是用草木灰做熔剂配置的釉料。它是最古老的瓷釉品种,也是制釉工艺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商代原始青瓷出现,人们就开始用草木灰制釉。早期灰釉产品之所以都是青瓷,就是采用了胎釉同源的制釉方法。
草木灰的品种有很多,性质也各异。龙泉窑的工匠把它加在青釉中,用来提高硅含量,避免了直接使用矿物石英的加工难度,起到增强釉面光亮度的效果。景德镇的工匠又利用它的耐火度,掺入料渣制作成垫饼,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与窑具粘连。
试验证明,原始青釉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没有规律可循,有含硅高含铝低的,有含铁低含钙多的,含有含钙少含钾多者等。由此可见,除各地瓷土成分不同外,所用草木灰的不确定性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烧制原始青瓷的植物燃料是多样的,所以添加在釉料中的草木灰,往往也不是单一植物灰。再加上西汉以前的原始青釉用灰未经陈腐处理,只是简单淘洗后直接使用,与瓷土的融合性较差,多有分离现象存在,致使釉面平整度较低,且有明显橘皮现象,人们称其为“麻癞釉”。东汉以后,随着制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意到各种草木灰的不同性能,有意选择那些单一植物烧成的草木灰配釉,如:松木灰、桑树灰、竹灰等。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步懂得了陈腐处理在制釉中的重要作用,草木灰中的碱性物质可以通过陈腐被溶解于水中,从而大大提高了釉料的悬浮性和釉面平整度。
每到深秋,北京街边的杨树下就会落满枯叶。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他们收集起来烧成灰,就用这些灰经陈腐、淘洗后制成釉,不添加其他任何材料,竟然烧成了非常美丽的窑变乳浊釉。由此得到启发,草木灰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天然釉料。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就像面纱下面的姑娘,当你不了解她的时候,会感到无限的神秘,一旦将面纱揭去,又是如此的简单和明了。
土釉,就是用可熔性黏土直接入釉。从灰釉到土釉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阶段。土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瓷工艺从胎釉同源的历史阶段过渡到了胎釉分制的发展新阶段。最典型的土釉器就是隋、唐以来各地烧制的黑釉和酱釉瓷器。虽然土釉只是采用简单的一元配方,但它的出现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胎釉同源的制瓷方法,为瓷器的釉装饰工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除了烧制官、哥、汝、定、钧等御用名瓷外,各地窑场都积极生产以当地土釉为原料的黑釉茶盏。这是由于宋代盛行斗茶之风,黑釉盏是斗茶之佳器。宋人创造发明了许多黑釉茶盏新品种,其中最负盛名者有兔毫、变毫、鹧鸪斑、玳瑁斑、木叶、剪纸花等。由于宋代是以自然为美,讲究炉火创造的窑变艺术,反对过度的人工装饰,所以建窑生产的兔毫盏和鹧鸪斑盏备受皇室和文人的青睐,而南方吉州窑和北方磁州窑的产品只能为普通民众所喜爱,但二者之间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是土釉瓷器。
土釉是一种含腐殖质较多的黏土。多年前,笔者在河南禹州学习古陶瓷制作技艺时,同师傅一起到野外采集“黑药”(当地人称烧制黑釉用的黏土为“黑药”)。师傅从数里外采集回来的“黑药”与窑场附近的黄土色泽一样。笔者问师傅:“家门口就有黄土,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取土?”师傅讲:“你仔细看看它们一样吗?”经过仔细辨认,笔者发现师傅取回的黄土块上布满许多细小的孔洞,而窑场附近的黄土就没有这一现象。师傅说:“有它就好用,没有它就不好用。祖祖辈辈都是这样选土。”果不其然,师傅取回的“黑药”,不需添加任何辅料,就可以烧出又黑又亮的釉面,如果窑位合适,还可以烧出油滴和兔毫,与宋代河南地区的产品如出一辙。后经学习得知,黄土上的孔洞都是古代植物根系腐烂后留下的痕迹。这类黄土中钾、钠、磷、钙等元素含量较高,是烧制黑釉的优质材料。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