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器型设计的归类

器型的分类有利于理清创作设计的思路,对于造型设计的研究十分有益。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绞胎艺术瓷的器型多样化和造型风格的多元化,很难用一种方法进行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现代绞胎瓷的器型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发展绞胎艺术瓷,按照艺术的心理学分类法绞胎艺术瓷的器型设计分为8大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器型的分类有利于理清创作设计的思路,对于造型设计的研究十分有益。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绞胎艺术瓷的器型多样化和造型风格的多元化,很难用一种方法进行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现代绞胎瓷的器型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发展绞胎艺术瓷,按照艺术的心理学分类法绞胎艺术瓷的器型设计分为8大类。

 

  1.写实性造型。

 

  这类设计比较好理解,创作的作品都有实物造型。特别是在人物造像的作品中,写实性造型设计较多见,还有如花卉类作品、动物类作品都有一些特别写实的造型。这类作品设计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表达的意思,但容易落入俗套。

 

  2.寓意性造型。

 

  主要是用一些文化元素符号表达大家能够明了的语言和寓意。寓意性造型艺术语言特别的中国化,如梅瓶的造型设计寓意梅花的精神,是文人的一种情怀;意向的鱼造型表达“年年有余”的富裕生活;马头的抽象造型体现的是龙马精神;竹节器型表达了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等。

 

  3.几何形造型。

 

  这类作品在现代设计中比较常见,特别是一些箱器类作品,有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化多样、装饰别具风格。几何形造型在壶艺设计中也有独特的表现。几何形能够在变化中求平衡,在角棱中求锐气,在现代文化元素符号中有着广泛的设计运用,特别在绞胎瓷的一些陶艺类作品创作中采用几何形设计造型,更有另类的美学韵味和效果。瓷韵系列花器多采用几何形造型,在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空间陈设,特别富有情调。

 

  4.组合式造型。

 

  这类作品容易产生出奇制胜的感觉,组合式作品一般来讲体量都比较大,文化元素符号多,表达的内容丰富。在创作中文化表达要有连贯性,也就是一致性,不然容易使人看不懂,理解不了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那就有画蛇添足之感。

 

  5.异向化造型。

 

  这类作品主要采用夸张或异化的创作手法,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一些人物造型设计、器型的特异化和动物的夸张性造型中有不少的作品采用异向化造型设计风格。近年来一些采用卡通风格设计的作品成为当前的流行风格,值得关注。这种类型的作品也有称为后现代风格,大家可以去探讨和争论。希望有经?典的异向化造型作品问世,毕竟这个时代是变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就是各种文化元素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阶段,也是全球一体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艺术表现呈现为更另类的探索实践过程。

 

  6.元素符号造型。

 

  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的元素符号进行造型设计,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这类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艺术生命力。龙是传说中的神兽,绞胎瓷中的龙雕塑作品,威武严肃,象征着男性的坚毅刚强,意味着吉祥与美好。蝙蝠是好运与幸福的象征,常以五只蝙蝠组成装饰器型,象征五种天赐之福--长寿、富裕、健康、平安和多子孙;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着健康长寿和坚贞不屈。有的作品采用多种元素符号作为装饰造型设计,如蝙蝠、桃子寓意“福寿双全”,牡丹、海棠寓意“富贵满堂”,牡丹、松树寓意“富贵不老”,牡丹、瓶寓意“富贵平安”,等等。

 

  7.传统器造型。

 

  经过几千年的窑火延续至今的一些典型器型,一代代陶工的完善达至经典程度,现代陶艺创作仍在选用的一些器型,如竹节瓶、葫芦瓶、梅瓶等。对于传统器型有专家学者总结为“甲、由、中”三大类器型,很有概括性。绞胎瓷将传统造型与胎内纹饰和釉饰的不同技法综合创作,别开新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陶瓷艺术,使传统的陶瓷艺术又增添了新的文化艺术色彩。

 

  8.仿物类造型。

 

  以临仿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器物把握造型的元素符号。如水袋瓶、动物类、瓜果类造型、??鼓元素等。这类作品和写实性造型有相似的地方,最大的区别是仿物类造型更注重元素符号的意象性和形式上的表达,而写实性造型更注重具象性。仿物类造型就是要从自然和器物中去提炼归纳最具特点的元素符号而将其表达,使作品有可观性,更有可思性,将创作的主题思想通过这些元素符号表达出来,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