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的造型特点

“影青”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影青”的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从窑址调查和纪年墓出土情况来看,“影青”瓷草创时期是在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这一时期产量小,器类简单,主要为碗、盘、碟之类,也有盒、钵、注子、注碗等。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为防止烧时变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也有的器型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而宋真宗天禧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影青”瓷产量大增,器类也多种多样。这时期的产品多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器型以盘、碟、碗居多,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堆塑瓶也偶有出土。其中,注子、注碗是配套使用的一套酒器,注子曲流带把,壶身作瓜棱形,盖顶饰以狮钮,注碗则多呈仰莲形,全器造型生动,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是北宋市民生活的常用之物。盘盏与台盏则是与注子、注碗相配使用的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