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熙藏窑珍瓷黄斑点

公元1680年,康熙王朝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藏应选到景德镇驻厂督造瓷器,人们习惯将这段时期的官窑称作“藏窑”。据《景德镇陶录》所载,藏窑瓷器“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江西省文化厅所编《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一书中介绍,“从传世康熙官窑瓷器的情况看,藏窑产品中鳝鱼黄和黄斑点还没有实物得到证实”。笔者终于从一件传世的蒜头瓶中,找到了初步答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元1680年,康熙王朝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藏应选到景德镇驻厂督造瓷器,人们习惯将这段时期的官窑称作“藏窑”。据《景德镇陶录》所载,藏窑瓷器“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江西省文化厅所编《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一书中介绍,“从传世康熙官窑瓷器的情况看,藏窑产品中鳝鱼黄和黄斑点还没有实物得到证实”。笔者终于从一件传世的蒜头瓶中,找到了初步答案。

 

  此蒜头瓶高18.3厘米,足径7.4厘米,属高温釉器,器底无釉、无款识,器形规整,胎质细腻,底部有旋轮痕,露胎处呈微红色,侧光下有闪点,胎体较薄但分量偏重;釉水肥厚、莹润、透亮;口沿至瓶颈处为黄红色釉,瓶颈以下的釉色较暗,釉里有层层的黄色斑点,釉面有酥光,十分精美。

 

  通过对蒜头瓶基本特征的描述,笔者认为此器物为有史料记载,但无实物证实的藏窑——黄斑点瓷器,观点如下想和藏友们共同探讨:

 

  一、符合康熙瓷器鉴别的基本要领。此器内外施釉一致,釉水肥厚、莹润;胎质细腻、较薄、分量偏重;露胎处泛红,侧光有闪点。

 

  二、符合康熙制瓷的历史。康熙朝制作了大量的仿古器,蒜头瓶足底无釉,是有意仿古;釉色类由于茶叶末、鳝鱼黄、建窑油滴釉,又同属高温釉。

 

  三、符合康熙朝制瓷工艺特点。修足规整、较浅,足尖呈扁平状,有旋轮痕,特别是瓶颈处饰一圆形环状圈,更具康熙朝特点。

 

  四、茶叶末釉和鳝鱼黄釉同属高温釉器。茶叶末釉是经高温还原火焰烧成,是铁结晶釉,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如茶叶细沫的黄褐色细点。而鳝鱼黄釉配釉时用少量长石并加少量的镁,经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蒜头瓶釉属高温釉,瓶口至瓶颈似鳝鱼黄釉,瓶颈以下似茶叶末釉,鳝鱼黄和茶叶末釉不可能在同一气候中烧成,明显是一个新品种。

 

  五、从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记录看,没有康熙朝茶叶末和鳝鱼黄的拍卖记录,笔者认为康熙的产品可能与其他朝代的同类釉器混为一体。特别是黄斑点釉可能当作其他朝代的茶叶末或鳝鱼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