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宣红与郎红的区别

 中国人崇尚红色,但瓷器上的红也有不少区别。明代红色釉瓷器的烧制到宣德朝完全成熟,无论质量和产量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业界对宣德年间红釉以专有名词“宣红”称之。180年后,清康熙年间,郎廷极主持御厂窑务时,又重新烧制出了新的品种红釉瓷,人们称之为“郎窑红”或“郎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年间的祭红观音瓶

 

  中国人崇尚红色,但瓷器上的红也有不少区别。明代红色釉瓷器的烧制到宣德朝完全成熟,无论质量和产量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业界对宣德年间红釉以专有名词“宣红”称之。180年后,清康熙年间,郎廷极主持御厂窑务时,又重新烧制出了新的品种红釉瓷,人们称之为“郎窑红”或“郎红”。永宣红釉器为国家祭祀礼仪需要而研烧,故又将其称之为“祭红”。那么,宣红、郎红、祭红三者间如何区分呢?记者请王庆昆特别介绍了它们的区别。

 

  首先,三者釉质呈现的红都是以铜为呈色剂,都是高温釉种,都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这成为了三者的共同点。接下来从名称看,祭红外延广泛,从宣德年间开始,以至明清、民国和现代,同宣红类似的高温红釉皆称祭红,故祭红包括宣红,而宣红不等于祭红。

 

  从表现来看,三者是这样的统一却又相互包含,但从细节讲,差别就显现了。包括宣红在内的所有祭红釉,其物理性质中高温黏度系数都大大高于郎红,因此郎红器都有“脱口”现象。王庆昆解释这种“脱口”现象是因为烧制过程中陶瓷器物口沿及其相邻部位因釉汁下滑变薄,铜离子无法形成红色层,致使该部位釉面呈无色状态并露出白胎底色。这在行内被称为“灯草边”。清末民初仿康熙郎窑器则往往釉垂器底同匣钵粘连,取出后必须敲去垂釉方可,而敲釉时往往伤及圈足,使之伤痕斑斑,这是判别郎红器是真康熙还是后仿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再看透明度,祭红釉为乳浊状釉,失透,釉中大、中、小气泡较多;郎红釉为玻璃状釉,透明度高,釉中气泡较少。

 

  宣德祭红与清三代祭红也有差别:相同处是宣德祭红和清三代祭红都不开片,都不易流釉,大部分产品器口都有“灯草边”,大部分产品釉面都有“橘皮纹”。不同之处在于:永宣祭红釉比清三代祭红釉色鲜艳,永宣祭红器釉层比清三代厚;显微结构上,永宣祭红釉中气泡周围有红圈而清三代祭红没有,永宣祭红釉中有红色斑块而清三代祭红没有;永宣祭红釉不积釉而清三代祭红有积釉现象。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永宣祭红属于石灰碱釉配方,但已失传,而清三代祭红用的是石灰釉配方。到了清末民国,祭红的“灯草边”不是自然烧制出来的,而是人为用白釉涂抹成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