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笔筒的品种与样式
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瓷,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流传下来的已寥若晨星。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
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瓷,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流传下来的已寥若晨星。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这段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工艺水平之高超、瓷器种类之繁多,为历史上所罕见。民国时期赵汝珍在他着录的《古玩指南》中载:“从来对于瓷上书字均不注意,康瓷则非常讲究。如康瓷之大笔筒多书古代名文。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词》、《兰亭序》、《赤壁赋》等,视面积之大小而择书之。书法精美出入于虞、柳、欧、褚之间。且有作四体书者,定以前所未见。”这段记述可谓精辟,说明那一时期的瓷制笔筒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清代瓷笔筒品种涉及青花、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笔筒,体现了各朝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从器型上看,清早期(顺治、康熙)某些笔筒还保留了明代笔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征;清中期后,笔筒多为直身圆筒。从纹样看,有山水人物、花鸟、松鹤、百寿字等,但以山水人物故事为多,如虎溪相送、竹林七贤、春夜宴桃李园等。从形制上看,到了清朝,笔筒的形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厚。到康熙年间,则体形略为降低,这时候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璧,所以,人们称之为“璧足”。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则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璧足”改为“圈足”。
瓷笔筒除了要看胎、釉的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在瓷笔筒中,以人物图案为主的青花笔筒价格比山水图案的要高很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