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陶的恢复性发展之路
2015-06-08 10:22:35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描述了安陶生产盛况,亦写意着泥与火的淬炼。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访作为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重庆荣昌县,当地正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招商引资、招贤纳才等措施,传承发展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陶艺,重振陶都雄风。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描述了安陶生产盛况,亦写意着泥与火的淬炼。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访作为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重庆荣昌县,当地正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招商引资、招贤纳才等措施,传承发展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陶艺,重振陶都雄风。
安陶也称荣昌陶,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闻名业界,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但放眼当下陶瓷市场,安陶的市场影响力远不如后三者。
20世纪70年代,制作精美的安陶一度辉煌,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各国政要,并代表中国着名工艺品赴日本、智利和巴西等国展出,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曾经声名远播的安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走向没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功利思想影响等因素,安陶经历了10余年的没落,大量传统手工艺人流失,陶产业年产值不足上世纪盛产年份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当地政府将陶瓷产业确立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重振陶瓷产业已被正式提上荣昌官方议事日程。
“安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共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表示,当地政府筹集4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保护基金,打造荣昌陶大师园,邀请陶艺大师开班传艺,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端陶艺人才,培养技术型人才。目前,已建成陶艺工作室30余个,来自江苏、四川、湖南等地的国内知名陶艺大师已入驻,当地一批老手工艺人也重新走上制陶岗位。
与此同时,荣昌县政府通过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提出打造“千年陶都”名片,优先发展日用陶和工艺美术陶,重点发展特种陶瓷,适度发展高档建筑卫浴陶。设立了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荣昌陶瓷产业园。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制陶企业入驻,建设集陶瓷研发、生产、销售、展示、参观旅游于一体的陶瓷产业基地,形成文化内涵丰富、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完整的陶瓷产业。
为让年轻一代知晓和传承安陶制作工艺,陶艺制作课被荣昌中小学确定为必修劳作课。中新网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中小学不仅编写陶艺制作教材,还购置了拉坯机、简易陶炉等专业制陶工具,开设拉坯、捏塑、彩绘、烧窑等多类课程,为传承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目前,安陶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市场知名度和占有量日益提升,产品不但打开国内市场,还出口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荣昌县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荣昌陶产业年总产值平均递增30%以上。当地政府预计,到2016年安陶总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