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定窑典型器孩儿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定瓷--定州窑陶瓷,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定瓷烧制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是我国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而影响深远的一个窑系。同当时的汝、钧、官、哥窑一起,号称我国宋代五大名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白定名贵,色定尤为名贵。宋·邵伯温《闻见录》曾有宋仁宗斥张贵妃接受臣僚王拱宸馈送定州红瓷的佳话。可知,宋时定瓷已为上层社会所倍至珍视。

 

  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潇洒,可谓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一种华贵雅典气韵,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品类有盘、碗、瓶、尊、炉、枕、人物等。设计开唐、宋陶瓷形制之先河,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无不咸称圣手,妙道自然。

 

  定窑孩儿枕从整体上看,造型生动别致,釉色细腻洁白,釉层均匀,光亮可鉴。匠师们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伏卧榻上的男孩形象。它以童背为枕面,抱拢双臂垫于头下,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翘起,交叠在一起。孩儿的神态自然,天真顽皮,栩栩如生。孩儿面部脑门宽阔,两耳肥大,粗眉大眼,眼神中透出灵气,炯炯有神。胖胖的两个腮帮下是肥肥的下巴,在两颊与下巴之间有两个小酒窝,愈发衬托出脸颊与下巴的丰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孩儿表情稚朴、可爱。就连衣纹皱褶处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孩儿身着长袍,上套坎肩,下裳还印有团花装饰,脚穿布鞋。这套服饰是研究宋代儿童服饰不可多得的具体资料。榻的周围浮雕螭龙和如意头纹饰。这件艺术珍品神形兼备,富有情趣,运用多种装饰手法制作,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的喜爱。唐宋时期一度广为流行,宋代定窑曾大量烧造。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还有赞颂瓷枕的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可见,瓷枕是消暑的良好卧具。定窑装饰构图清秀隽永,在形式表现上,它并不是单纯地表现形象的外在美,而是经过艺术夸张手法,赋予形象以新的意象美和趣味美。这件定窑孩儿瓷枕不仅反映了匠师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还透射出当时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儿童的面部天庭饱满,双耳肥大,是属于传统观念上的“富贵”之相,同时也反映出工匠们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这件定窑孩儿枕制作精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