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北方青瓷的发展历程

“北方”青瓷的生产,由于历史原因,在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以前的5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文物鉴定资料证明,在中原地区魏末晋初的墓葬里几乎没有瓷器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方”青瓷的生产,由于历史原因,在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以前的5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文物鉴定资料证明,在中原地区魏末晋初的墓葬里几乎没有瓷器出土。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在北朝时期的墓中,瓷器出土逐渐增多,直到北齐时期出土瓷器才迅速增加起来。这可说是北方青瓷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一般提到北方青瓷的发展成就时,也是从北齐时期开始的。

  192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一座具有隋仁寿三年(603年)的纪年墓。由于墓中出土了几件青瓷,北方青瓷的面貌才初步揭示出来。随后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陆续出土隋代瓷器不少。1955年,在河北景县发现了一座北齐封氏墓,墓中出土的4件青瓷仰覆莲花大尊,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图一六)。尊的造型宏伟,整个器形以上覆下仰的莲花组成,器身堆贴着飞天、宝相花、兽面及蟠龙等纹饰。胎体厚重、质地坚硬、釉色也极润泽。近年来,在平山崔昂墓、安阳范碎墓、濮阳李云墓等,又陆续出土了不少青瓷。其中,濮阳李云墓中出土的青瓷罐也是少见的精品。

  科学工作者对上述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的化验结果表明,它的胎釉的化学成分与南方越窑青瓷有明显的差别,胎釉中所含氧化铝较高,氧化硅及氧化铁较低,而越窑则相反。

  从表二胎釉的三个主要化学成分上看,“南方青瓷”与“北方青瓷”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肯定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这批青瓷应当是北方窑烧制的。然而这批青瓷的窑址在北方还未能发现。另外,这种莲花尊不仅北方有,南方也有出土,数量上也还不少。根据现有资料,南方湖北武昌县盂山六朝墓中就出土过2件莲花尊。它们的形制与封氏墓所出者基本相同。武昌周家湾南齐永明五年087年)墓也出土了1件,尊为六系,形体略小,莲花纹饰较简单,但年代比较早。值得注意的是,现藏南京市博物馆的南京林山梁代大墓出土的仰覆莲花尊2件,有大小之别,其中大的高达85厘米,颈部也有六组飞天和熊、龙堆贴装饰,造型和纹饰风格与封氏墓出土的极为相似。此外流散在英国和美国的两件莲花尊装饰尤为繁缛,制作相当精美,不少学者认为是南朝时期的产品。因此,对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4件仰覆莲花尊与南方出土的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仍然值得研究。

  上述青瓷出土证明,北方青瓷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它的发展过程及其技术基础。虽然北方青瓷窑址目前发现的不多,而且多为隋代的窑址,如河南的安阳与河北的磁县等。北朝的窑址,据目前资料可知仅在山东淄博发现一处,这是研究北方青瓷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北方青瓷与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北方青瓷的器形较大,尊、瓶、罐、钵之类器物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因而常常在器物的表面有玻璃质流珠现象。釉里往往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微黄。器物多装饰以莲花瓣纹、忍冬纹。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所具有的上述特征,除了制瓷的原料外,它的造型与纹饰风格都与佛教的盛行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佛教的盛行,使北方青瓷在造型、花纹装饰风格上,打下了某些佛教文化的烙印,这也是与南方青瓷不同的一个社会原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