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唐代潮州外销青瓷的起源与发展
2015-05-31 17:48:15 来源:中国瓷器网 已浏览次
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瓷都”。潮州陶瓷源远流长,其产品在中国陶瓷中独具—格,深受世人喜爱,饮誉海外。作者近十多年来,从开发工地收集到晋唐时期潮州青釉瓷器,经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和翻阅有关资料,试论唐代潮州青瓷出口外销的问题。
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瓷都”。潮州陶瓷源远流长,其产品在中国陶瓷中独具—格,深受世人喜爱,饮誉海外。作者近十多年来,从开发工地收集到晋唐时期潮州青釉瓷器,经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和翻阅有关资料,试论唐代潮州青瓷出口外销的问题。
潮州处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韩江又直接流向南海,水运交通方便。唐代潮州地方人烟稀少,但窑场,窑地规模较大,有北关古窑群和南关古窑群盛产青釉日用瓷器,这些瓷器不仅当地自用,主要还是供出口外销。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对外贸易的瓷器自唐宋以来,畅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宋史·食货志》记载,“开宝四年(971)置市舶司于广州、杭州和宁波,凡大食(阿拉伯半岛),左逻(马来西亚),安南(越南),泰国、新加坡、三佛齐(巨港)诸番并通贸易,以金、银、铅、锡、杂色帛、瓷器、檀香等对换药品、犀角、珊瑚、琥珀、珠宝、镔铁、皮革、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等物。”所记的我国“瓷器”对外输出贸易,虽然没有指明瓷器的品种和产地或窑口,但是可以确认包括“潮州青瓷”在内的瓷器,其数量也不少。在《中国陶瓷》史书上记载:“唐代广东与东 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等一些国家,贸易往来极为频繁,潮州、梅县、廉江、遂溪等地烧造的青瓷已成为出口的重要商品。”
近年来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苏丹等国,也出土了不少唐代中国广东陶片陶器,说明广东潮州在唐代及五代时,陶瓷曾经大量外销。由此可以证实,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非常繁荣,“潮州青瓷”也在此时已经畅销世界各地。唐代潮州陶瓷的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大规模的生产,产品种类之多,何去何从?《中国陶瓷》一书中记载:“晚唐时期,朝廷设置广州、后置泉州、交州及扬州舶司、管理纳税机构后同世界各地通商,其中以广州最盛”。当时潮州陶 瓷及商品出口只有二个渠道,一须经广州检验纳税,路途较远,增加成本费用。二是经福建泉州检验纳税,陆路交通阻塞不通,水路虽较接近泉州可运输出口,但费用也高。除部分瓷器经上述两地检验出口外,从韩江直通大海,船只可便利地通往世界各国,节省成本费用。潮州地处韩江三角洲,唐朝韩愈贬潮时,尚有鳄患,可知当时潮州离海为“零距离”,可直接装货上船销往世界各地。古时北关有“埠头”、“埠尾”的叫法,是上货卸货的地方,潮州有“陶瓷换高丽(参)”的俗语。
唐代时期大量的青瓷器就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节省了大量的交通费用,提高了运输效率。自“贞观之治”至“安史教乱”这段时期,由于避逃官府的检验纳税,大量的内地、外地商客在这里建窑烧制,后发展到府城外的南关窑群,现在韩江沿边的唐代陶瓷堆积层便是有力的佐证。古时潮州府的北阁佛灯前之龙湫宝塔,前沿江边这一带地方很热闹,沿韩江边原来都是旧破的商店遗址至青天白日前的“伯公庙”、“妈祖庙”一带地方古时是热闹的埠市,上连兴梅及福建,下通大海至世界各地。这应该是东南“海上丝绸”之路中一道分支线的始发港码头。
唐代广东潮州烧制的日用陶瓷,以青釉为主。碗型一般敞口平底,素面,莲花纹,莲花瓣,菊花纹,潮州唐代北关古窑出土的种类壶、碗,都是平底、附 盖、带把、短流口,容易提,罐有二耳,三耳,四耳罐,有些器型还粘附人物环坛一周或捏成水波纹环罐一周,具有地方的民俗特色,这些“宝珠坛”、“骨灰罐” 的装饰正好迎合唐代时期的佛教意识,使潮州陶瓷走向世界各地,特别是佛教圣地。海上“丝绸之路”可通往许多海洋国家。先谈一谈一衣带水的日本,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开元盛世”时期,中日互派高僧传教学法,在日本法隆寺,收藏的中国青釉四耳壶,镰仑市博多县、琉球群岛等遗址也出土了中国唐代青瓷的遗物陶片陶器。奈良正历寺古墓出土的青瓷深钵,岐阜县鹈饲村出土的青瓷碗,土云市出土的青瓷盘等器物便是有力的佐证。日本古陶瓷专家三上次南曾针对这个历史阶段 指出,“中国输出的陶瓷—福建和广东瓷窑的制品占一半以上”。在邻国的安南(越南)西贡市多处发现我国唐代青瓷器。在泰国,新加坡以及渤泥等国也出土有我国青瓷,特别在土耳其的伊期坦布尔博物院藏有我国瓷品1万多件,其中就有潮州唐代时期的青瓷。在印度和波斯湾沿岸的巴士拉,埃及的福斯塔特也发现了青瓷 碎片瓷器,笔者到过10多个国家,曾到过泰国的巴堤雅市参观,在那里的一家博物院就发现了潮州唐代的青釉罐和青釉玉壁底碗,盘,茶垫等青瓷器皿。
我国已故的古陶瓷学者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陶瓷史略》一书中记载,6、7世纪时,我国的青釉器就由我国的海船或经阿拉伯商人之手传到印度、波斯,并 由波斯到达埃及、新西兰,以至非洲的东部与北部,甚至通过地中海,远至海牙,曾有新西兰学者艾黎参观潮州古瓷展品之后,激动地说:“我在国外看到好多古瓷 器,原来它的老家就在这里。”我国着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国家级权威人士耿宝昌先生曾先后二次到潮州,鉴赏唐代北关窑出土的瓷器,对一件青釉四花瓣口玉壁底 碗色面,旋釉均匀,开片裂纹,晶莹似玉,在阳光下照射出道道金色光线的景象,连声赞誉称:“这是唐代潮州窑的代表作。”
由此可见,潮州制陶瓷不只是在宋代就臻于鼎盛时期,就能一下子规模宏大,更应该是在承接唐代的烧制技艺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唐代潮州也是制瓷的盛产地和出口贸易地,由于后期潮州陶瓷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水东窑”、“南门窑”,大埔窑“饶贵缶”,“枋溪缶”的窑址的众多名称出现,因窑口之多而忘却了 唐代的“青瓷”叫法。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