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典雅的秘色梅瓶鉴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唐五代是我国制瓷业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官窑、民窑林立,星罗棋布。南方以越窑为中心,形成青瓷窑系,北方以河北邢窑为中心,形成白瓷窑系,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虽然北方许多白瓷窑也兼烧青瓷,但烧造的青瓷无论是数量、质量、釉色以及技术都较南方青瓷逊色。南方的越窑代表了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

 

      上林湖越窑由于加长了龙窑,装进窑内的器物,接触火候温度和气氛不同,受还原焰充分的器物,釉色青泛灰、泛湖绿,以湖绿为最佳。在强氧化焰中器物青中泛土黄、青黄或淡黄,有的还泛深黄,所以一窑器物釉色很难一致。

 

      五代以来的吴越南方政权短短80多年中,经历了纷乱的局面(893年至978年)。但割据一方的钱氏政权,为维护南方政权的稳定,曾利用唐代越州窑烧造技术已成熟的御窑厂,烧造贡唐、贡晋、贡宋的进贡瓷器,进贡物品中很多镶嵌金银边,而进贡的数量一次可以达到14万件,真是惊人。但这种越器,钱氏是禁止人民使用的。他每次遣使进贡之前,必须先把贡物一一罗列于庭,焚香再拜,表示他的恭敬。这也表明这种器物非常尊贵,只有他所贡朝廷的主子才能使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呈现的越窑秘色瓷终于撩开了它的千年神秘面纱。

 

      图中这件青瓷梅瓶底足有5个支钉烧痕。它小口侈沿,细直颈,圆肩,鼓腹渐收成小平底,下附圈足,通高29厘米,最大腹围62厘米,口径和底径同为9厘米,圆肩左右皆为2厘米,采用上等优质泥浆制胎,器虽大,手感极轻。它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刻意求精,釉质晶莹如同美玉。它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以造型、釉质取胜,挺拔、秀丽,完全符合宋人清逸、典雅的审美情趣。这件完整无损、历经沧桑的青瓷秘色梅瓶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秘瓷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