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陶瓷款识可以为陶瓷鉴定提供依据

      历代陶瓷的款识是物质文化同精神文化的结合点。在古陶瓷研究中与造型、胎釉、纹饰、烧制工艺一样,是鉴定古陶瓷的年代、窑口、质量等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了解历代陶瓷款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如款式、书写内容及题款工艺手段、字体等,可以为古陶瓷的鉴定辨伪提  供科学的依据。

      古代款识最早反映在青铜器的铭文上。在《汉书·效祀志》中记述有:“鼎细小,又有款识,”其中的“款识”说: “款,刻也;识,记也。”

      又有人称: “器物上的阴文为款,阳文为识”。如张士南在《游宦记闻》 中说:“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凸出者。”还有一种说法:在内为识,在外为款。中国陶瓷器上的款识与此说法亦是相通的。从对历代陶瓷器的款识了解过程中,不难看出,在不同时代,不同晶类、不同窑口、不同的生产物质及装饰与创作工艺使用用途等,其款识的内容是干变万化的。

      在题款的工艺手段上,基本分为刻划、模印和书写三种形式。如早期的青白瓷器单色釉制品大都采取刻、雕、划手段题款。而随着釉下五彩(青花、釉里红)  釉上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金彩、墨彩……)的出现,使款识的题字也出现了与装饰材质和装饰工艺相同的使用毛笔书写的形式。如釉下青花款、釉里红款、矾红款、胭脂色款、蓝料款、金彩款等等。

      在款识的种类上,又可分为用不同方法标注烧造年代的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大部分为纪年款);题写自家斋名、室名的堂名款;标注吉祥词句或祝福、警句等的吉语款;题写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和陶店名号等的陶工款;含有寓意的纹样图案及动植物图样的花样款等等。

      在款识的文字字体、书写部位、文字排列结构上,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陶瓷的款识多以文字形式表现,我国历代文字的风格演变在瓷器上都有所体现。款识通过陶瓷这个媒体,同样表现出中国书法不朽的艺术魅力。款识文字有汉字的真、草、隶、篆及变体文字。另外还有诸如西夏、波斯、西洋、满文、藏文等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文字。

      历代陶瓷款识的题写部位和结构布局干变万化,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明代以前多题写于器盖、器身、器心、器底。明以后款识的格式始渐规范,除长篇题句或特殊器物个别题于口沿外,其余均题于器心或器底。而明清两代的年款排列极有规律,字数一般为四字或六字。四字两行、六字两行为官窑的排列方法;六字三行的形式为官窑民窑皆有。款识的外圈常用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或诸如云文、莲瓣等图案做为装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