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艺千年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对于许昌的市民来说,这句话并不陌生。
无论是在美轮美奂的钧瓷名企,还是路边偶遇的地摊小铺,当造型各异的钧瓷呈现眼前时,习惯性地拿起来品鉴一番,对许昌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钧瓷的发源地,钧瓷的名贵与雅致早已沉淀为一种文化情结,成为这座城市的荣耀与品牌。但是,作为唯一的高温窑变瓷,钧瓷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的窑变效果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论及专业的钧瓷烧制技艺,相信很多市民都是一知半解。作为始于唐、盛于宋的古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历史虽已愈千年,但它并没有随时光的流转而褪色,时至今日在民间依然迸发着旺盛的活力。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近这门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
在禹州市宋钧官窑遗址,能见到展示宋钧官窑生产流程的沙盘。“钧瓷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烧制不易,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从选料到烧成,72道工序无论哪道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工作人员说,“72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钧瓷复杂的生产工艺。
据了解,根据现代生产工序,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烧、上釉、釉烧、检选等八大工序。
先在矿区取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经过风化和细磨后,按比例合成钧瓷泥或釉料。然后,钧瓷匠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通过徒手捏制、用模具拓制或在转动的轮盘上手拉泥坯使其成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手拉坯有“三分拉七分旋”之说,现在用的是电动轮,而过去则用的是手搅轮。据介绍,手搅轮是用一特制青石轮盘,固定放置在一个轮轴上,石轮上面边缘有小坑眼,手拿一细长木棍插入小坑眼内,按逆时针方向用力摇动,使石轮快速转动,待石轮转开后利用其惯性即可拉坯。当石轮转速降低将停下时,继续转动石轮,使其运转,循环往复直至把坯拉成。由此可见,手拉坯不仅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而且劳动强度也比较大。但是在制作盘、碗、洗、樽、壶、罐、瓶等钧瓷传统器型时,不少钧瓷艺人都表示,非手拉不能得其神韵。
为了加大坯体的强度并增强坯体的吸水性,便于施釉,成型的坯体要先入窑烧一次,即所谓的素烧。素烧成型后,坯体(素胎)就要上釉了。 钧瓷的奇特,关键在于它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素胎表面或刷或浇或浸上一层以天然矿石及化学元素为原料的釉浆后,就是入窑烧制这道工序了。高温条件下,钧釉以铜、铁为着色剂,釉色与纹路相交叠置,出窑后就能出现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了。
由于时代的不同,钧瓷的烧制方式也经历着变迁。古代,宋钧官窑采用柴烧;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烧制采用煤烧;1994年以后,禹州的不少钧窑已经采用液化气烧制了。如今的钧瓷,成品率已经大大提高,结束了以往“十窑九不成”的历史。尽管如此,烧成的钧瓷制品一般要再进行检选。合格品一般分正品、精品、珍品等几个级别。正品没有缺陷或缺陷极小,窑变效果一般;精品没有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窑变效果;珍品则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窑变效果独特,或如高山云雾、孔雀开屏、飞龙戏海、月白风清,或如梅花点点、银星闪烁、彩蝶飞舞、夕阳红霞……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