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柴烧钧瓷

      当前,钧瓷收藏市场流行复古风,收藏者喜欢柴烧钧瓷。柴烧钧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钧瓷兴盛的宋代。在禹州城内八卦洞附近的钧官窑遗址,宋代五大名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钧瓷古窑有两个火膛,分主火膛和副火膛。在烧制钧瓷时,先点燃主火膛,窑温达到预定温度后,副火膛内的木柴受热逐渐炭化,并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碳。这时,打开副火膛的火眼,膛内已经炭化的木柴开始燃烧,然后分别往两个火膛加柴,使窑温达到1300℃。

      众所周知,柴烧钧瓷用木材当燃料,釉色莹润、艳而不妖、丽而不俗,深受藏家青睐。但实际上现在柴烧钧瓷的情况并不理想,不少柴烧钧瓷不仅不柔和、不温润,而且远逊于煤烧钧瓷,有的甚至还不如气烧钧瓷耐看。是釉质问题?是温度气氛问题?是烧制方式问题?人们不得而知。还有一些窑口的柴烧钧瓷其实用的根本就不是柴窑,而是用气窑烧好了,再放在柴窑里走走形式,蒙骗顾客,有的还煞有介事地弄一个不伦不类的开窑仪式。

      化名“一笑而过”的先生写过一篇名为《冷眼看钧瓷》的文章。文中说一些钧瓷窑口挂羊头卖狗肉,把柴窑、煤窑放前边,把气窑藏得远远的,糊弄顾客。一些钧瓷收藏爱好者告诉他,本想收藏几件柴烧钧瓷珍品,但看到柴烧钧瓷的“乱象”,觉得还是收藏煤烧钧瓷心里踏实。

      复古也是一种创新,没有高超的功力和对古代烧制技艺的熟练掌握,是很难成功的。即使掌握了一定技艺,也是一种仿古,真正复古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完全不了解当时的环境和文化理念,一个时代只能创造一个时代的文化。

      据说现在的天然气窑可以达到柴窑的效果,果真如此,也算是钧瓷界的大幸。因为,这样的产品拿出去说是柴烧的,兴许还有资格自欺欺人,起码它带给人们观感上的认同。至于真假,外行是难以分辨的。

      钧瓷真正的复古实验在2004年至2005年。那时的钧瓷研究所集中了钧瓷界的精英,并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他们按1比1的比例砌了双乳膛窑炉,也按1比1的比例复制了作品,试烧了几窑,每窑烧多少时间、多少柴,都有明确记载。当时,烧出了一些好东西,但不多。现在钧瓷博物馆陈列有那时复烧的作品,如《四系双鱼瓶》等, 柴烧的“味道”很足,已属珍品了。

      我觉得这种“味道”比现在仿得“很像”的钧瓷好,因为它很真,原汁原味。现在仿得“很像”的钧瓷,让人感到不真实,有点儿假。一个技术团队,而且是正处于鼎盛期的团队,下那么大的本钱尚且如此,何况个人窑口?如此下去,现代煤烧窑、气烧窑可能被载入史册,但现代柴烧窑就没有位置了。因为它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品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