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煤烧钧瓷工艺简介
2015-05-23 23:30:03 作者:康世保 来源:中国钧瓷艺术网 已浏览次
钧瓷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经多道工序,在烧成过程中合理地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形成釉色不同、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胎:神垕长期流传“东山煤,西山釉,北山瓷土处处有”的俗语,做为钧瓷用的土为神垕独有的矿藏,土里边所含有的“长石、石英、粘土、铁、铝”等物质原素,在做成素胎施釉,烧成后能在产品上很好的反应窑变效果,所以说“货出地道”。胎所用瓷土在采掘出后,需风化一年以上方可使用,按配方比例在研磨机中研磨24小时,放入泥池中沉淀、风干,再入机器抽出空气,练成泥条,用手工拉坯成型、雕饰,抹坯再入室自然风干,然后入窑烧至1050摄氏度,方成素胎。
釉:在传统工艺中,钧釉原料都属原“矿物质”,不加任何色剂,俗称“石头釉”。钧釉所有原料开采后,在特定环境内用水清洗,剔除杂质,用大型破碎机打成3—8公分大颗粒,再用材质为青石,直径为1.50米的老式水碾,碾成小颗粒,用0.3公分的筛子在清水中过滤出颗粒物、粉沫物淘汰不用,按比例进入研磨机,研磨72—100小时,按其浓度使用。在素胎上施釉的方法为:第一次侵釉至胎体足部上方;第二次侵釉至胎体足子以上,进入烘干房;烘干后第三次用大头毛笔,在胎体均匀涂施;第四次用小头毛笔在胎体全身均匀涂施(这次用釉的浓度低于上次,是防止大头毛笔涂施时有空白地方),再进烘干房烘干;第五次用毛笔涂至胎体4分之3处;第六次涂至胎体一半,待胎体上釉烘干后,在轮盘上用专用刀具在阻釉沟处,将胎体多余之釉用海绵沾水将足圈底部清洗干净,称为釉坯,用泥饼垫住釉坯入匣钵进窑。
烧成:“活在成型,死在烧成”。这句话充分说明烧成的关键和重要性,影响的原因有:
窑炉:以4—8立方为例,烟囱高12—16米,火膛宽70—90公分,深1—1.5米,烟道5—8米长,高50公分,宽70公分,要有一定坡度。窑底以蜈蚣底加火井式,高70—90公分,窑炉各部位的尺寸要配比合理,过大或过小对烧成均不利,对产品的影响至关重要。
季节:一年四季以春、秋两季的成色率为最高,这时气温一般在摄氏25度左右,这关系到烟囱的拉力问题,同一个窑炉同样的拉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相应拉力就大;夏季气温高,大气压力对烟囱有抑制作用,影响拉力,在此两季为烧成率最低。
天气:“风、雨、雪、霜”与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对烧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就像三伏天中午室内的煤烟不易向外部排出一样,抑制了烟囱的拉力,产品容易吃烟,气氛过重,没有亮光,烧成时间延长,合格率降低。
技工:一个技工,技术的高低、经验的多少,以及对窑炉的构造知识掌握的多少等,均将直接关系到产品成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