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韵流华彩钧窑梅瓶

  钧窑瓷器自古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闻名于世。它品种繁多,造型独特,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名窑奇珍,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现如今,钧瓷因其存世量少、艺术价值高而变得弥足珍贵,纵有千金难求。 苏州市文庙古玩文化创意园雅荷斋的罗先生就藏有这样一件“瑰宝”——宋代钧窑天蓝釉梅瓶。瓶身高28公分,胎体厚重、胎质坚密。通体呈淡蓝色,釉及圈足。釉质乳光晶莹,浑厚润泽,天蓝釉色中相熔青黄色斑块,交相辉映,十分美妙。据罗先生介绍,钧瓷之所以能以色彩丰富绚丽独树一帜,是因为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青蓝错杂,红紫掩映的效果,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说起这件珍贵器物的得来,罗先生记忆犹新:十年前他经人介绍,在东山一处官宦后人家里见到了这件钧瓷梅瓶,当时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无奈主人对这件东西也是厚爱有加,不肯割舍。罗先生就一次次的上门求购,终于在第八次的时候买下了这件宋代钧窑梅瓶。当初与梅瓶一起得到的还有一些玉杯等物件,十年来玉杯早已转手他人,身价也比当初收购的时候翻了数百倍。惟独这件钧窑瓷瓶,他一直留在身边,爱不释手。“10年前就有人出十多万要买呢! ”罗先生不无自豪的说,“你瞧这瓶身的釉色,这种窑变产生的效果是现代人仿制不出来的。 ”翻转梅瓶,瓶底有一个小小的款识:“二”。据罗先生介绍,宋钧款识较其它各朝各窑口大有不同,为自一至十不等的数字款,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解释是此类数字是如同官衔一样的规格等级,数字越大,器物越小。 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窑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