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欣赏钧瓷的基本方法
2015-05-22 13:38:53 作者:阎夫立 来源:许昌日报 已浏览次
一、欣赏钧瓷的基本条件
第一是主观条件,即审美的主体首先要有审美的能力、审美的理解力、审美的想象力以及健康的审美观,才能判断美与丑;其次同时要掌握钧瓷的基本知识,包括钧瓷的历史、钧瓷的发展、钧瓷的工艺、钧瓷的等级标准、钧瓷的分类、钧瓷名家、钧瓷名窑等等。要达到上述要求,欣赏者要学习一定的陶瓷知识、钧瓷专业知识、美学知识、艺术理论、文学知识,要具备生活阅历和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力,同时还要有充裕的时间和欣赏钧瓷的兴趣。
第二是客观条件,即被欣赏的钧瓷必须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果一件钧瓷艺术品位很差,或者就不是艺术品,那就欣赏不出美之所在。
第三是有一种光线充足、安静整洁的环境。钧瓷要陈设在合适的案几或专用墩座上,最好有专用射灯、背景布、转轮、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如果环境脏乱嘈杂,把钧瓷随意置于黑暗的地面上,很难看出其好坏优劣。
二、钧瓷欣赏方法
钧瓷欣赏一般分三个阶段:直观感受、主观联想、客观品评。
(1)直观感受。直观感受就是欣赏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感受钧瓷的造型、釉色、纹路、工艺、釉画、光洁度、釉平整度、油脂感、肌理感、重量、声音,直接了解作品的外在因素构成的艺术形象。
(2)主观联想。欣赏者通过对钧瓷的认真观察、直观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进行主观联想,这个联想实际就是对作品内容和形象的再创造,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升华。主观联想需要欣赏者专心致志、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神游万里,同时也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绘画修养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
(3)客观品评。如果说前两个阶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对钧瓷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就是分析、选择、鉴别、评价的阶段,是直观感受和主观联想的继续和深化。
传统欣赏方法的看、抚、掂、叩、思、评六法,实际也是这三个阶段,看、抚、掂、叩就是直观感受,思则为主观联想,评就是客观品评了。
看就是看造型、看釉色、看纹路、看工艺、看釉画、看作者名气、看作品背景、看作品内容、看何期何窑、看大小尺寸。抚就是指手感、光洁度、釉平整度、油脂感、肌理感。掂就是指掂拿器物重量。叩就是叩其声以辨质地、胎质、釉质优劣。思就是指联想。评就是评品相、内涵、价值。
三、观赏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观赏的地点及环境。人们在不同环境的心理不同,观赏钧瓷所产生的感觉就有所不同。例如,在生产场地观赏,就有钧瓷制作不易的感觉和货真价实的感觉,同时也有杂乱、残次的负面感觉。在窑口观赏新开窑,有新鲜感和首先发现的感觉,特别是自己发现一件好作品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心情特别愉悦。但开窑的机会有限、时间有限,生产钧瓷还有很多规定,不是每一个观赏者都有机会看到出窑,另外也会看到很多烧成中所产生的弊病,没有经过瓷检的产品会给观赏者留下混乱的印象。在仓库观赏,容易使观赏者挑花眼,无法决定哪件好,还容易产生多者不贵的感觉。在展室中观赏,容易产生高贵、敬慕的感觉,但也易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在家庭观赏,能产生亲切感,但不易产生商品交易感,也就是不易产生购买欲。在展销会观赏,容易调动观赏者的发现欲、购买欲,但不易使观赏者更高层次地去欣赏作品内涵。在专题展览会观赏,容易使观赏者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形式深入了解,但不易联想经济价值。在宾馆、饭店观赏,观赏者心理与周围的环境摆设、钧瓷产品的位置以及宾馆饭店的档次都有很大关系。从环境上看,对比的环境、强烈的环境,使人产生兴奋的心理,容易关注刺激的作品;而协调的环境、柔和的环境,使人产生惬意的心情,容易喜欢寓意深刻或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
(2)静态观赏。静态是指观赏者与钧瓷之间相对静止稳定,一般是在展台上,展方已经布置好了环境,作品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展方的意图。静态观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认真观察,细细品味。一般静态观赏的环境多在室内,环境幽雅,有茶水,几个人坐在那里品茶、品钧。
(3)动态观赏。动态观赏是相对静态观赏而言的,就是把钧瓷置于展台上,观赏者前后左右走动,使钧瓷与观赏者在相对运动中产生不同效果。动态观赏特别适宜用来观赏大件器物。
(4)观赏距离。不同距离观赏效果不同,对一件钧瓷既要近看又要远看,变换距离,效果不同。
(5)观赏角度。观赏者与钧瓷角度不同,效果不同,有些作品不仅要左右上下看,还要倒置过来看。对于大件钧瓷不便倒置,观赏者可以变换自己的角度,甚至用镜子看其镜像,会有另一番情趣。
(6)观赏时间。季节不同,早晚时间不同,观赏者的心理状态不同,观赏钧瓷的效果就不一样。冬天看暖调子的钧瓷感觉舒服,夏天看冷调子的钧瓷就感觉舒服。早上观看钧瓷觉得清新,晚上观看钧瓷就觉得丰富。春见钧瓷海棠花开,万紫千红;夏见钧瓷风云变幻,雨过天晴;秋见钧瓷硕果累累,叶红情浓;冬见钧瓷浩然正气,铁骨铮铮。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