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宋代钧窑瓷市场分析与鉴别
2015-05-21 23:17:00 来源:许昌晨报 已浏览次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制钧瓷著称于世。民间历来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钧瓷创烧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黄金时代”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即公元1101年—公元1125年),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它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瓷的特点。钧瓷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其区别于其他青瓷的一大特点。钧瓷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具体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颜色。
其中,其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幽雅的蓝色光泽。
钧瓷的胎质虽不精细,但胎骨坚硬。其釉为多次施釉,釉层肥厚,并时有流淌现象。总体来看,宋代钧窑瓷器古朴典雅,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如同贵妇人雍容华贵。
钧窑造假历程。钧窑瓷器的生产制作自元末以后渐衰。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明神宗的名讳,窑场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的技艺更是失传,无人知晓。直到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钧瓷的烧制才开始有了初步成果,卢氏兄弟烧制出了色彩单调的孔雀绿和仿宋钧“雨过天晴”器。此后,他们又在“雨过天晴”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抹红、飞红等新工艺。
卢氏仿宋代钧瓷是近代最早,也是较为成功的仿作。其精品之作虽已达到了真假难分的程度,但还是有较为明显的破绽:除缺少“蚯蚓走泥纹”外,窑变红斑发暗,而且内外各半,自成片段,不及宋钧自然。1907年,卢氏第二代艺人卢光东已成为一名优秀的钧瓷工匠,烧制的钧瓷精品与宋钧相比,几能乱真。
钧窑瓷器仿制品的大量出现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儿。由于钧窑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纹装饰,故其作伪者主要是伪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市场分析。宋代钧瓷为御用珍品,严禁民间使用,凡是烧坏的一律砸碎深埋,不可能流散于民间,后又经战乱流离,故存世量极少。历代帝王对钧瓷推崇备至,使其盛名远播。唐玄宗李隆基赞钧瓷为“赏其精美、喻起峻险、示其独秀、惊起易变”。宋徽宗赵佶则赞钧瓷是“神钧宝瓷,绝妙精品”,由此可见其珍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