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钧瓷艺术的承传与发展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它独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禹州建有夏朝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名。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指向日益明确,再加上烧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完善,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它独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禹州建有夏朝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名。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指向日益明确,再加上烧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完善,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钧瓷的审美沿革

      钧瓷经过一代一代不断地继承创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时的主流艺术思想。唐代钧瓷黑底白斑,酣畅流动,体现了当时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特点。到了宋代,钧艺家们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追求的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当时五大名窑之首。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并与元朝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钧瓷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是古代钧瓷和审美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古代钧艺家的劳动创造。

      现代钧瓷的分期和特点

      现代钧瓷主要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和所形成的不同风格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恢复阶段和创新阶段。

      l、恢复阶段:自50年代到80年代末是对传统钧瓷的生产工艺、艺术效果的恢复和熟练掌握阶段,造型追求仿古风味,吸收古陶瓷、宋元钧瓷以及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点线面完美地结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在大的体面上加以小的浮雕装饰,形成了古朴大方、端庄典雅、浑然一体的造型风格。如:虎头瓶、兽环瓶、活环瓶、玉壶春、双龙尊以及各种鼎、洗、炉等。在釉色上,多以红蓝为主,自然窑变有鸡血红、海棠红、葡萄紫、玫瑰红、天青、月白等釉色,相互交融渗透,灵活多变,色调凝重,浑厚玉润,釉下多气泡晶点,变化神秘微妙。制作工艺上以注浆成型和手拉坯为主,胎质多灰黑坚实,也有白胎产品,多为灰白色,足部加工较粗,多施以酱色妆土,施釉上为单一釉,多层叠抹,烧成以煤窑烧制为主;重还原气氛,不易掌握,成品率较低。一般产品多釉光棕眼,色调灰暗,其上乘作品造型古朴端庄大方,釉色厚重玉润,变化丰富自然,众色交映,形成美妙的图案、纹路,外观无釉泡、棕眼、缺釉、流足等缺陷。

      2、创新阶段;自90年代初至今对传统工艺和窑变特性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烧制工艺的改革成果,新原料、新材料的运用,结合现代审美意识,淋漓尽致发挥钧瓷窑变特性,对钧瓷艺术品进行创新的阶段。由于90年代液化气窑炉的产生和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才的相互交流,钧瓷烧制工艺日臻成熟,极大地促进了创作和生产,钧瓷的生产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艺人们大胆吸收各瓷区和其它艺术品种的优秀风格。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自由化,作品外轮廓线条流畅、饱满、夸张、洗练、视觉面有意加大,少浮雕装饰,以便充分发挥釉面窑变的装饰效果,釉色上多以青白釉为底釉。通过施釉的多样化,在充分认识钧釉窑变的特性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了集约地展示钧瓷窑变山水、图案、纹路、片纹的特征,追求一种清新、奇特、精美绝伦的釉面效果,达到了天工和人巧的完美结合。制作工艺上注浆品较多,以白胎为主,胎质细密青白,足部重加工,并施棕色护胎釉,做工精细,釉面光洁,手感滑润,色调清新素雅,棕眼、釉泡较少,烧制工艺多以液化气窑为主,成品率较高。这一阶段的上乘作品造型简练、饱满富有新意,釉色变化自然不呆板,形成的图案、纹路不失钧瓷窑变风格,不是人为所致,做工精良无丝毫缺陷。

      现在钧瓷文化不仅充分继承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不断创新和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辉煌。钧瓷已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振兴禹州经济的重要载体。

      钧瓷和钧瓷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90年代初,禹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大对钧瓷文化保护和开发力度,组建了钧瓷专门研究机构——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十多年来,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全体钧瓷同行一道,按照钧瓷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继承钧瓷釉色独特窑变和乳光特点,用艺术、科技、工艺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结合现化科学技术、当代人们审美取向、艺术欣赏和精神需要,在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料选取、釉方配制、成型工艺、烧制技术、艺术品位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对钧瓷传统烧制工艺进行科技创新,92年率先成功设计建造6平方米鸭蛋形倒焰瓷窑和双孔隔焰钧瓷窑,使钧瓷烧成去掉了匣钵,工艺更加合理和简单。94年成功建造4立方米液化气钧瓷窑,立即引起陶瓷界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技术成果在钧瓷界普遍推广;对钧瓷造型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钧研所组成专业的研究造型队伍,成立造型艺术工作室,对传统的钧瓷造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吸收其它陶瓷品种的优点,进行造型创新,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对钧瓷的造型、创新也给予了极大观注,使钧瓷从体积上突破了“钧不盈尺”的古训。可以任意大小,而不变形。同时,在造型的奇险、夸张、变形、寓意、象征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由于不断创新的钧瓷艺术魅力越来越强,其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有睐,被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收藏。钧瓷花瓶被外交部、外交学院收藏,特大钧瓷梅瓶被中央电视台收藏,冰裂纹特大钧瓷花瓶被广州珍品馆收藏,还有一批钧瓷珍品绝品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收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把钧瓷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钧瓷真正成了友好的使者,漂洋过海,为联谊五湖四海和国际交往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 1997年初,钧瓷研究所为河南省人民政府设计制作的特大钧瓷花瓶“豫象送宝”,作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贺礼,送往香港,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为河南9600万父老乡亲争了光,把钧瓷这一千古绝技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中央及省、市领导多次莅临视察工作;陶瓷专家李辉柄,国家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等曾来所参观考察并现场指导和亲自制作;美国、日本等国外陶瓷专家与我市钧瓷界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钧瓷产业的发展。第三,禹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钧瓷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钧瓷研究所和宋钧官窑博物馆对宋钧官窑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已建设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点。博物馆展示有自唐以来各个时期的钧瓷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对钧瓷的发展历程、生产工艺及历代钧瓷的特点进行统一展示;钧瓷艺术精品展厅展出研究所烧制的钧瓷艺术精品,其中有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教授制作的陶艺作品;陶艺制作中心——钧艺坊常年向游人提供手工制作陶艺的场地、工具;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示范,提高钧瓷文化的可视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展示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满足人们对钧瓷艺术的欣赏需求和鉴赏收藏需要,让人们在领略钧瓷艺术魅力和参与制作中融进钧瓷文化,从而以钧瓷文化为媒介宣传禹州,促进交流,拉动旅游,推动禹州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