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钧窑遗韵奉华风流——兼谈钧瓷意境美
2015-05-20 14:05:03 作者:温剑博 来源:中国钧瓷网 已浏览次
论诗赞画侍宸游,艳才清绝数大刘。想见芝泥红沁纸,奉华小印最风流。
——赵棻《南宋宫闺杂咏》
小诗作者极尽诗情地赞咏了陪伴君王畅思神游于诗情画意中的“大刘”——她那清绝妙才之美,让人不由地想象到一位绰约飘渺的绝代佳人,是那么令人神往……然而,对钧瓷钟爱的笔者看到的“大刘”,却是物与神游、昂扬天外、意蕴深长的“钧瓷”作品。因为,宋钧的清新、雅逸、俊美、婉丽、绰约、畅远……恰恰是南宋高宗承继父皇徽宗赵佶的艺术情结的呈现和追求。
只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这首小诗中,时时处处隐约含蓄而又真实强劲地张扬着钧瓷这一“精灵”。
首先,点题的是“大刘”。有人认为大刘是高宗赵构的一位爱妃①,这未尝不可,但“大刘”实实在在与钧瓷的故乡神垕镇密不可分。
钧瓷的故乡是神垕镇,神垕的钧瓷就产于大刘山下。究其大刘山,还是很有来头的。大刘龙原名古龙山,是经汉高祖刘邦祭天敬封而得名的,自汉至今,皆用“大刘山”之名。②笔者祖居大刘山南麓,又酷爱钧瓷,在诗中看到的处处是对钧瓷的赞歌,认为诗中以“大刘”代指钧瓷也未尝不可。
其次,“芝泥红沁纸”一词,也让笔者心动。“芝泥”在钧瓷研究中常指“蚯蚓走泥纹”。而“蜿蜒迂回、曲折泥泞”的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特有的现象,宋代也只有宫庭中存在,故此看来,小诗作者赵棻是对赵宋皇室中钧瓷的描述。
倘若“芝泥”表述不足,其后的“红沁纸”便将钧瓷的神彩表露得更为充分。宋代钧瓷以“雨过天晴”③初泛红霞“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官窑瓷器玉为泥”的珍视著称,其中的诗情、画意、美感、哲理、领悟……都让徽宗赵佶、高宗赵构所痴迷。从传世的宋钧来看,正是由于莹润含蓄,红霞欲醉的意境美的展现,让人留恋忘返,才让作者不惜情感地赞颂。至此,人们也许会对柴窑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诸般颜色捉将来”的御求诗有一种新的理解。
其三,“奉华小印擅风流”中的“奉华”④也是钧瓷界考证钧瓷常用的术语。“奉华”全称“奉华堂”,是南宋宫室中德寿宫的配殿。钧瓷特有的两个文字底款,就是“奉华”和“省符”。据传世的奉华尊、奉华瓶等来看,钧瓷确实在奉华堂珍藏把赏过,并且确认为官瓷的“汝瓷”“定瓷”也有“奉华”铭文,这就进一步证明,带有奉华底款的钧瓷正是作者倾情的赞美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风流”一词有褒贬双重意义⑤。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褒;但指女子时,常有贬义,更指男女放荡不拘的行为。在封建理学盛行的宋代,可以设想对宫闺女子这样来描述,似乎不是很妥。
其四,《南宋宫闺杂咏》的标题,更有倾向钧瓷赞歌的可能,因为,高宗是一位艺术天分很高的皇帝,其热爱瓷器的程度不亚于他的父亲徽宗赵佶。也正是父子意气相投,赵构携父皇余威能够偏安杭州支撑起半壁河山。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⑥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浚进奉珍异品中,内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盒一、香毯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可以想象,宋时文人士大夫喜瓷爱文风气的盛行;也可以想象宋高宗对瓷器的热爱程度。元代诗人马祖常曾赞颂道“贡篚银貂金作籍,官器瓷器玉为泥”,⑦把五大官窑瓷器的美上升到一种极至。
假如你是一位学者,一定会对盛产钧瓷的故乡——神垕这个地名感兴趣,因为“垕”字,据说也是宋高宗赵构的杰作。 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政,追捕刘秀。刘秀向东逃至大刘山,在汉高祖祭山而建的山神庙山神身后躲过一劫。此后光武帝登基,思及此险,认为有天助,便降旨封该地为“神后”。
北宋徽宗年间,大兴土木,四方进宝,唯神后进贡的钧瓷——“莹玉星辉,清韵雅逸,意态万千,艺艳天涯”,为赵佶所惊叹,钦封为“神钧宝瓷,绝妙精品”;追问产地,这位教主道君皇帝便拍案叫绝:“神后出此珍品,当应以土为上。”于是有了“神 ”的来历。⑧南宋高宗也非常喜爱瓷器,于是“故袭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窑器,名曰内窑”。⑨生产钧汝瓷,久而不得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⑩(见明代曹昭的《坦斋笔衡》。)仍不能得,怒斩窑官数名,于是有了“祭红” 的由来。无奈窑官上奏,钧瓷生产源于北方神 ,因有御封“神 ”,故不能得。要想得此佳品,当祈天祭封。这位皇帝便恨恨而言,当封为“神垕”,以示天下之土皆贵于“神垕”之土。遗憾的是,仅烧出了“祭红、釉里红”,与钧瓷的神韵相差甚远。无奈的窑工为了活命,再次商议,传言,高宗偏安杭州为半个皇帝,金口玉言也只能显灵一半。这些话击中了高宗心病,从此烧制理想中的钧瓷的念头作罢(详见温剑博的《钧瓷溯源二论》)。
借此长述,实际上是让人们知道,钧瓷在宋代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徽宗、高宗二帝显赫的一百多年间(1100年-1200年)。了解了这个历史事实也就不难理解赵棻的这首小诗,是为奉华堂钧瓷珍品唱赞歌的可能,故不惴冒昧,浅译小诗,以笑方家:
陪伴君王诗思神游的绝世佳品啊,
当来自于神奇的土地——神垕大刘山下。
奉华堂的钧瓷啊,
你清新、妩媚、婉丽、绰约、雅逸、畅远……
那曲折迂回云天之间的冲折之美啊,
是蚯蚓走泥纹的神彩展现。
你那雨过天晴泛红霞的诗意情画啊,
是多么地令人神思向往,
而这一切一切的美,
都来自于钤着“奉华”小印的钧瓷精灵!
①晋佩章《钧窑史话》
②《钧州志》“大刘山,即神后山,在州西六十里,旧有汉高祖庙,今废”
③后周世宗柴荣有诗“雨过天晴云破处,诸般颜色捉将来”,故后人有柴窑柴瓷之称
④“奉华”见龙山居士的《钧窑铭文初探》
⑤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⑥李辉炳《宋代官窑瓷器》
⑦苗锡锦《钧瓷志》
⑧参考李争鸣《追根求源话钧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