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炉钧”与“卢钧”之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炉钧”和“卢钧”虽然音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被人们所混淆,现给予简单介绍.“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

 

      “炉钧”始于清朝初期雍正乾隆年间,它分二次烧成,于传统宋钧类同。区别在于它先高温素烧强固胎质,而后入炉低温釉烧呈色。代表作有两类,有金红色斑点颗粒者谓“晕炉”;无金红色斑点颗粒者称“素炉”。可以在《南窑笔记》中看到它的记载。“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如果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传世的作品中证实这一点特征。雍正年间的炉钧红蓝相间,釉面流淌幅度大,色泽倾向于红色调;乾隆年间的炉钧,青白相间,釉曲流淌幅度小,色泽倾向于青色调。炉钧以特殊的窑变风格著称,是一种颜色釉,且以紫砂类土质为胎,以日用品壶 具类为多。

 

      “卢钧”是较成功的钧仿作品,始于清朝后期光绪年间,为神后镇卢氏兄弟首创。他们利用风箱炉小窑,高温还原烧成。因使用“炉型窑”,故称“炉窑”,又因出自卢氏艺人之手,故称“卢钧”。

 

      卢钧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卢氏二代传人卢广东的“折沿盘”、“乳钉罐”和两件青绿挂红的桃子。“折沿盘”,“乳钉罐”被赏家误作传世宋钧,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精美玉润的桃子被开封“群古斋”花重金400块大洋收购。当时有文献记载:“禹县神后镇艺 卢广东、卢广文等兄弟,善仿宋钧,珍珠刻花,能做到以假乱真”。时传有“谨防卢瓷,小心上当”之说。

 

      炉钧卢钧虽然音同,类于钧瓷系列,实际上是两种概念。

 

      从产地上看,前者属南方景德镇窑系,后者属北方钧窑系,也即前者属仿钧系列,后者属钧仿系列。

 

      从年代上看,前者以雍乾为盛,后者却是光绪年间的产物。

 

      从工艺看,前者是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有明显的青花粉彩工艺风格,而后者却是低温素烧、高温釉烧,是标准的传统钧瓷工艺。

 

      从造型上看,前者多采用壶具,碗类等使用功能,而后者多采用审美功能的造型,如乳钉罐、鼓钉洗 、夹板炉等。

 

      从釉色上看,前者大多呈色均匀,似有现律可循,而后者呈色飘忽,无均匀之状,却有波浪状的特殊审美风仪。

 

      从胎质上看,前者多倾向于紫砂类,后者却就近取材于神后的黄泥类,为香灰胎。

 

      从迸片上看,前者细碎轻薄微露,而后者却玉涯冰裂明显。

 

      总的来讲,炉钧和卢钧对钧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 作用,前者是在探索钧瓷的演变,后者是在承继光大宋钧,二者各具有特殊的审美风尚,是钧瓷发展史中宝贵的遗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