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钧瓷与南方瓷的区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钧瓷是北方文化的代表,以粗犷豪放、意趣天成、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卓然于世,在审美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与南方瓷相比有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 恢弘美

 

      从钧瓷的造型上可以看出,钧瓷是从实用到欣赏的过渡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同时深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唐代受佛教的影响,追求恢弘大气,拒绝小巧玲珑;宋代崇尚道教,讲究自然淡泊,排斥繁复和刻意,故唐、宋钧瓷造型大多以优美的线条为基体,鲜有耳饰,整体造型端庄、古朴、大气、理智中透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简约美

 

      钧瓷作为北方文化的代表,在审美方面以自然朴实为基础,强调“窑变艺术”,摒弃入窑前的繁杂设计,追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以“无为达至有为”,实现由一及二,由二及四的太极阴阳数理。相反,南方瓷业大都在烧制前精心制作,对“窑变”一节简单处理,最终使陶瓷这一“火的艺术”让步于“人的艺术”。

 

      三、 独尊美

 

      钧瓷讲究自然之造化,应天运而生,应时运而上,故多以不对称性、自然性、唯我散漫性于作品之中,同时以唯一性存在,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傲。而南方瓷则以规范化、机械化、统一化制作作品。

 

      四、 缺陷美

 

      钧瓷艺术讲究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如行纹、迸片,这本是工艺过程中的缺陷,但在北方文化思维熏陶下,却有了生命力,并成了审美的一大主题,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审美对象。如蚯蚓走泥纹、袈裟衣、孔雀衣、火狐衣等。相反,南方瓷却竭力避免这种现象,尽量把审美过程单纯化。

 

      五、 韵律美

 

      钧瓷追求动感、节奏,有一种张力,给人一种高亢奋进的美感,或者是征服的自豪。最显著的是开片之音,百年一种音调,延续至生命的结束。然而,南方瓷大都以秀丽的线条,巧妙的形体给人一种纯静和娴淑之美。以静态为主,虽有“声如磬”之说,但那是靠外力的撞击,与钧瓷的开片是两种概念。

 

      六、 景幻美

 

      钧瓷以窑变釉色成形,追求一种写意性审美,让欣赏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景随意到的境界。如一件鸡心碗,名为“火凤凰”,注释为:月光融融下,一只羽翼齐展的火凤凰昂首飞翔,正通过黎明前的黑暗,追求火的光明。然而,有人看到的却是“优哉游哉的五彩金鱼”。南方瓷却以固定的色彩,确定的主题,设计画面,如“西厢记”、“巫山十二峰”等,让你在规定的范畴内思考认知,超出了这个范围,便是欣赏者的失败。

 

      七、 个性美

 

      钧瓷的美学价值取决于窑变的成功与否,同样尺寸的钧瓷,可能是价值连城,也可能分文不值,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然而,南方瓷大多是以窑师的工艺水平、知名程度、从业年限以及瓷器的尺寸大小来衡量。前者常在“十窑九不成”中苦盼,又有“喜从天降”的大喜。而后者只是在时间流失中得到设定的答案,没有等待,没有激动。

 

      八、 委婉美

 

      钧瓷以一种深厚、温润、优雅、含蓄的审美特点出现,是一种间接的、渐渐感染起来的美感。而南方瓷地是以清新、明快、强烈的审美宣泄出来,是直截了当的参与。当前者以一种持久隽永的魅力,让你回味艺术的韵律时,后者却是以一种爽快、洁净的心理给人以体验。

 

      总的来讲,钧瓷与南方瓷在对立区别的同时,有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共同底蕴,故这些区别是相对于某一个点的区别,它们更多的是包容和共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