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陶人款及其他类题记(二)
2015-05-06 13:36:52 已浏览次
仿写宣德年款瓷器见有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宣德祭红釉僧帽壶,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而真正的宣德祭红釉僧帽壶一般无款识。仿宣德祭蓝釉白鱼莲纹盘、釉里红云龙纹碗、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红绿彩鱼藻纹盘及青花仕女纹碗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
康熙仿宣德年款
康熙仿宣德年款的特点是:字体或过大,或过于规整,笔力较软。
仿写宣德年款瓷器见有白釉鲜红三鱼纹高足碗,内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仿宣德祭红釉僧帽壶,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而真正的宣德祭红釉僧帽壶一般无款识。仿宣德祭蓝釉白鱼莲纹盘、釉里红云龙纹碗、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红绿彩鱼藻纹盘及青花仕女纹碗等,均在外底写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圆圈。
花样款
又称花押款,原指旧时文书契约末尾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种符号,宋已见有花押印,元时花押印极盛行,也称元印、元戳,这与元人不识汉字有关,后汉人效仿,花样印遂广为流行。瓷器上出现花样印为明代晚期,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外形如秦汉古玺中的印章款,外有青花双框或单框,字在可识与不可识之间,流行于天启、崇祯年问。另一种为窗格款,青花单框内以横竖线条组成图形,似文字,但仍不可识。
明代、清代康熙与雍正的花样款
明代景德镇瓷器上的花样款不多见,永乐青花龙纹葵口碗的底有绘一龙的。另见永乐青花加金彩苜蓿花碗的外底用金彩描绘小片雪花状的图案。宣德青花风纹葵口洗外底有绘一凤的。成化花瓷器的外底有绘牡丹或鹤莲的。嘉靖蓝彩花卉小盘,底部有画蓝彩小兔的。万历青花加红绿彩八仙人物纹梅瓶的底部有以绿彩绘一朵灵芝的。天启青花人物罐的外底有绘一兔或一花朵的。
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上盛行花样款,尤以康熙、雍正时多见,内容亦多种多样。康熙时有团凤、仙鹤、蕉叶、鹭莲、竹、团花、兰花、螺、犀角、双龙、盘长、鼎、方胜、梅朵、梅枝、银锭、双鱼、灵芝、笔洗、云头、免、钱、“豆腐干”以及各种变形文字等。雍正时见有龙、凤、鹤、灵芝、鼎、人物、老媪、四朵花、笔锭如意、蝙蝠、云头及大量的“豆腐干”等。
古瓷器的特殊款识
“供御”与“进盏”款;“花盒”、“油盒”、“镜盒”款;“盈”字与“翰林”款;“会稽”款;“尚食局”与“尚药局”款;“五王府”与“易定”款;“仁和馆”与“太平馆”款;西夏文款;元代卵白釉款、“使司帅府公用”款;八思巴文款;“显德年制”款、“宣州官窑”款、“天威军官瓶”款;“永”字款;“正八”款。
“天”字款
主要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这种罐可分为长圆腹与矮圆腹两式。外底施白釉,中心以青花料写一楷书“灭”字,款外无边栏。其纹饰有瓜地行龙、香草龙、海水龙、海马、海象、缠枝莲、缠枝莲托八吉祥等。其盖分为两种,一种平顶尤钮,一种盖面隆起呈伞状,盖顶有宝珠钮。“天”字笔划均衡,起笔、住笔自然有力,全字显得一气呵成,毫无停滞。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总结的“天”字款歌诀为:“天字无栏确为官,字沉云漾浅褐边。康熙仿造虽技巧,一长二短里俱干。”成化斗彩天字罐的名气很大,明代万历、清代康熙、雍正时均有仿制品,康熙、雍正时景德镇官窑仿制品除斗彩器外,还有青花制品,但目前未见有成化青花天字罐。这类仿品除款识字体不及成化斗彩天字罐上的挺拔有力,其器型也有差异,腹部或很大或过于扁平,显得笨拙。另外,所用青料和釉上彩料也有区别。
“官”与“新官”款
这两种款识均为刻划款,书体有行、楷、革数种,以行书为多,主要见于晚唐至北宋时的白瓷上。五代耀州窑和越窑青瓷上以及辽代赤峰缸瓦窑遗址出土的匣钵上也有刻划的“官”字款,缸瓦窑垫柱上有刻划的“新官”款。
“官”或“新官”款白瓷的造型以盘、碗、碟最为多见,另有少量瓶、壶、罐、盏托、笔舔等,绝大部分作品是施釉后入窑前将铭文阴刻于外底,只有少数几件是在露胎的底部直接刻划的。
“官”、“新官”款白瓷是定窑白瓷中的精品,尤其是盘、碗、碟类器物,以模仿同时代金银器造型为主,多采用花口、起棱、压边等技法,有的还在口、足部镶包金、银扣。
考古资料表明:“官”、“新官”款白瓷往往一同出土,因此两者并无时代先后的区别。从数量上看,“官”字款者占绝大多数。至于“官”、“新官”款的涵义,由于宋、辽、金时的铜镜上亦见有刻划的“官”字,如“朔州马邑县验记官”、“东平府银事司官”,且“官”字下都刻划签押文字,因此瓷器上的“官”、“新官”也应是“官样”之意,即是一种押记,表明是官府订烧之器。
钧窑数目字款
传世宋代官钧窑瓷器及窑址出土的宋代官钧窑瓷器标本上,都曾见到数目字款。这类器物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的陈设用瓷,器型有花盆、盆盏、鼓钉洗、出戟尊等。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质地优良,制作精细。数目字多阴刻于外底,从“一”到“十”都有。以往古陶瓷着作,例如,《南窑笔记》、《陶雅》、《饮流斋说瓷》等,对数目字的涵义和用途做过种种推测,如《南窑笔记》云:“有一、二数目字于底足之间,盖配合一副之记号也……”《饮流斋说瓷》云:“均盆与盆连(奁),其底必有数目字,红紫者单数,青蓝者双数……”但通过对传世品和窑址出土物进行排比研究,发现以往的推测皆不正确,数目字实际上是起表达同类器物尺寸大小的作用,即数目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一”是同类器物中尺寸最大者,“十”是最小者。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