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陶人款及其他类题记(一)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只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如唐长沙窑瓷器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的“蜗寄唐英制”等,民国时期更有大量陶人款如“刘雨岑绘”、“汪野亭绘”等,以作坊主命名则有“丽泽轩”等。

      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识,称“陶人款”。“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珍贵资料。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也有只书姓名、姓氏或店号的。如唐长沙窑瓷器的“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清乾隆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的“蜗寄唐英制”等,民国时期更有大量陶人款如“刘雨岑绘”、“汪野亭绘”等,以作坊主命名则有“丽泽轩”等。

      明清以前的陶人款

      陶人款在早期青瓷上即已出现,但常常与纪年、赞颂、吉言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铭文。宋代瓷器上,陶人款骤然增多。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加强带动了瓷器的需要量大增和瓷窑大量兴起,诸窑产品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新局面。生产者为了拓宽销路,于是在产品的外壁或底部标明了姓氏或作坊名称。如磁州窑瓷枕的“张家造”、“张家枕”等标记,景德镇青白瓷盒“段家合子记”的标记。到了辽、金、元时期瓷器上的陶人款与宋代相比,数量有所减少。赤峰缸瓦辽代茶叶末釉鸡腿瓶,肩上刻划汉人姓氏孙、徐等,究竟属于工匠姓氏抑或物主姓氏,尚不得而知。

      明代以前的陶人款多为刻划或模印,亦有少量彩书,德化窑、宜兴窑等瓷器上的陶人款则多为模印或刻划。

      明代的陶人款

      单独陶人款,直到明清时才可见到,而且比较少,特别是官窑器上更为少见。主要见于景德镇瓷器上,如:何王清造、陈文显造、陈守贵造、程玉梓造、荆桂、天启年米石隐制等。龙泉窑瓷器上的陶人款多模印而成,有顾氏、石林、三愧、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等。明代广东石湾窑瓷器的工匠名款,多为篆书印章款,见于塑像上的有:何朝宗、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等。皆印于塑像背部,印章式样有葫芦形和方形两种。

      清代的陶人款

      也是多见于景德镇瓷器上,清初官窑器可偶见督陶官的款识。乾隆以后,制陶工匠姓名才见于款识。清代的陶人款常见的有许世文元公制、春育主人珍藏、中山人、程子受、商山仿古、江呜皋造、吴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泉制、蜗居老人、唐英之印、解竹主人制造、王炳荣、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清代景德镇瓷器上陶人款多落于器外底,也有个别落于器口边、腹壁、圈足内壁。清代德化窑瓷塑上的陶人款有:何朝春、许云鳞、许裕源制、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等,多为篆书印章款,印章式样有葫芦形或方形两种,款字既有阳文,又有阴文。德化窑盖罐和瓶上有“顺和苏记”阴文刻款。

      民国陶人款

      较着名的有:“郭世五”、“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皆为方章红彩篆书或楷书款。

      其他类款识

      供养款

      宗教信徒订烧的专用于供奉神灵的瓷器及供奉祖先的瓷器、其他专用于祭祀活动的瓷器上的款识。这种款识文字较长,内容大多为供养(供奉)人姓名、祭献之神、佛名、器物名、地名、时间、祷词等。宋、金瓷器上已出现这种款识,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器上大量流行。清代最着名的供养款瓷器是乾隆时的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吉言赞颂款

      吉言赞颂款又称“吉语款”、“赞颂款”。即在陶瓷上刻、印或书写的,具有祈求幸福吉祥或赞美器物本身含义的字和词语,如“富”、“福”、“禄”、“寿”、“禧”、“金玉满堂”、“在川之乐”、“万年甲子”、“陶成宝鼎”、“若深珍藏”、“美玉如斯”、“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福山寿海”等。

      仿写款

      简称仿款,又称寄托款。为后一朝代在瓷器上落前朝代的年款。如明正德落“大明宣德年制”,清康熙落“大明成化年制”,或清乾隆落“大清康熙年制”等。仿写款主要见于景德镇窑的官、民窑瓷器上,自明代中后期至今天仍有所见。仿写款的出现与人们的好古之心以及前朝瓷器的经济价值高有密切关系。如永宣青花以其青料的浓郁、釉质的润泽、胎质的精细一直为世所传诵,自成化以后一直有所仿制,它们都落上“大明宣德年制”年款,这些人当初的好古之心却为后世的鉴定带来极大的困难。前朝代的器物如成化的斗彩以及康熙、雍正的颜色釉等,因其市场价值较高,又多被精于制假者所造,充真器谋利,这就有必要对仿写款的器物进行鉴定。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