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古瓷鉴定心法之杂谈

传世品釉面上一定有使用的杂乱痕迹,而釉面仍然不失温润如玉的光泽。人为作旧的,釉面要不就火光十足,要不就悔暗失色。出土品釉面上则一定会有土沁,土沁也好鉴别,人为的土沁是飘浮在釉面上,真正的土沁都是浸润在釉层下面,而且它是有一定规律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代卵白釉立粉堆彩瓷

 

      因为喜欢而收藏,能在一起谈讨收藏心得那是一种乐趣。 鉴定古瓷的书籍很多,理论也很蘩杂,看了总使人如坠雾里云中。理论说的再好,实践出真知。

 

      其实鉴定古瓷很简单,多去博物馆看真品,多问,多钻研,积累知识,提高‘悟性’。我想用不了多久,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只要掌握两点,即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

 

      传世品釉面上一定有使用的杂乱痕迹,而釉面仍然不失温润如玉的光泽。人为作旧的,釉面要不就火光十足,要不就悔暗失色。出土品釉面上则一定会有土沁,土沁也好鉴别,人为的土沁是飘浮在釉面上,真正的土沁都是浸润在釉层下面,而且它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古瓷的烧造都是用柴窑,当然,从北宋中期开始也有煤烧,像耀州窑瓷表面聚釉处出现姜黄,那就是煤烧特征。每件瓷器摆放在窑中的位置是不尽相同的,火候温度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就是在一件瓷器的自身上,它的烧结程度也不相同,过火高的地方,瓷器胎釉结构紧密,釉面光亮,火候低的胎釉结构就疏松,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难理解,一件出土瓷器一拿上手,烧结好的地方,釉面光洁如新,火候低的地方土沁就浸蚀得严重。而做假的土沁就没有这个规律,因为他们都是用气窑烧瓷器,窑内的火候,温度都是均仁的,所以釉面上的气泡也都是均仁,一样大小,这点非常重要。当然他们也有用柴窑烧的,就是这样,也还是难做出自然的有一定规律的土沁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