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器的存世量仍充满变数
2015-04-28 13:43:53 来源:搜狐 已浏览次

早在2005年,一件“鬼谷子下山”元代青花瓷罐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对元代青花瓷的报道热,各执己见,热闹非凡。因为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大瓷罐居然在拍卖场上卖出2.3亿元的天价。
为什么这么值钱啊?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存世量太少,目前全世界只有200多件。听明白了吧,物以稀为贵,好东西稀少了更贵。
2013年6月,北京古玩城旁边的弘钰博古玩城开业,与以前许多处古玩城开业一样,楼里不少店铺出现了不少的元青花瓷器。开业的第二天,有一个河南来的老乡以扫楼的方式来此逛店,曾在一家玉器店因说人家东西“不对”被轰出来,被我碰到,我问:“你懂玉器?”他说:“我不光懂玉器,我也懂瓷器。”恰好弘钰博有个青花瓷博物馆,我悄悄领着他,去看了一遍。我这样做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喜欢各朝各代各类陶瓷器,但自己还看不大懂,这里边水太深,我想试试他能看懂多少。我们去时,该博物馆的馆主不在,我对老乡说:“你只管说实话,这里的馆长跟我熟。他不在,反正也没别人听见,不会有人赶你走。”
他围着几面墙的玻璃橱窗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看到第五遍时有了结论:“他这儿的好东西还真不少,看来这馆长还是有眼力的。”
我问:“你的意思,是都对吗?”之所以这样问,是以前听馆长说他的东西好多专家看过了,都对。他还跟人保证:如假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老乡说:“至少三分之一是对的。这个比例已经很了不起啦。”
该老乡走后,我见到青花瓷博物馆的馆长,跟他提了这事。但我把三分之一换成了“其中不少”,我知道玩古董的收藏家大都自恋、自信乃至固执己见,说实话担心他仍会不服气,甚至生气。
此元青花罐,罐高,径宽20.3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人物故事为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祥云,人物刻画生动自然,神韵十足,笔笔精到,十分完美。具备元代青花瓷器典型而独特的面貌。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市场分析:
其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国势最强、文化极其多元化的时期,所留下的各种工艺品不但数量上不会少,而且质量上艺术上都是一流的。我们不能以见到少了,来判断元代青花瓷留下的就不多,来做出定论。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来估算数据。
其二,从器型看,元朝始建之初南宋还在,元将灭之时,明朝已初具规模,那么在器型上就会产生一个重叠期,现在虽然可以根据留下来的有确切年代记录的器型进行对比论证,但是有些还是不易分清的。这个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国内研究元青花的历史不长,在研究中的面不广,度也不够深。另一方面现在国内大多数人只能看看图片,实物,一般人看到的不太多。没有看到过的器型就说不是元代的东西或者有重复出现的器型就是仿品,这未免就有点轻率了。
其三,从瓷器的胎质看,以景德镇为例,有用麻仓土的,有用二元配方高岭土 瓷石 的。有些说法是胎体有轻重合适,有的重量比较重的,有的说从胎底可以看出胎体胎质是细腻粉状的,有的说胎底有丝光般亮光的等。这些说法从本人几年来研究的结果看都有,但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去看胎质,因为不同的窑口、不同的时期,都有用不同的泥料去做的。
其四,青花用料和釉色,青花钴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所谓的“至正型”的一类大件青花器,多采用进口料,国产料的青花色调与进口料的浓艳不同,没有黑色斑疵,纹饰比较简单草率,多用于小器上,罩于青花之上的面釉,多为白中闪青。从釉色上看,元代瓷器有乳浊状润厚的白中闪青釉,也有清亮状白中闪青釉。这里要提一点的是,凡用进口料烧制成的青花器,在浓艳处会出现铁锈斑和锡光斑,这两种疵斑增加了元青花瓷的魅力,同时也给鉴定带来了依据,但在不同的器物上出现的疵斑多少是根据火温烧制时的变化而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其五,元青花瓷的存世量多与少,有些专家也曾作过一些调查,据此认为以前的若干数字显然需要改变一下。据近几十年来的考察,仅国内各省博物馆、文物单位藏品和历年窖藏、墓葬出土,以及散落于社会上的元代青花瓷传世品,陆续被发现的为数已不少,其存世量与质量均不亚于国外,近年在全国各地出土的残片更是难以统计其数,江西景德镇御窑及湖田窑的出土物造型繁多,扬州唐城遗址附近也出现不少。在国外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阿曼和中亚地区及“丝绸之路”的出土物也屡有发现,可见当时盛烧状况。大胆一点推测,这个数据目前应在15000件至25000件之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