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官窑重器汇集瓷器特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获悉,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吕氏收藏”官窑瓷器会所联合举办的“御瓷雅韵—官窑瓷器及美国收藏家安思远藏品首观津门特展”将于4月30日至5月3日在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展,届时将有包含“青釉庶节洗”、“康熙五彩玉壶春”等南宋与清朝的10余件官窑重器同期亮相津门。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官窑瓷器特展汇集多件官窑佳品,其中来源于英国知名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收藏的南宋官窑“青釉庶节洗”是此次特展的重器。此件南宋官窑节洗呈庶节状,在造型上古朴大方,釉色恬静文雅,并有细微开片,为南宋官窑经典之作。其风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庶节洗一脉相承。同时参展的还有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所藏“康熙五彩玉壶春”等藏品,亮相津门尚属首次。

      据“吕氏收藏”会所负责人吕卫称,除了上述从海外拍卖所得的官窑重器参展,此次特展还包含了清雍正官窑仿金耀州窑月白洗、清乾隆官窑青花海水红云龙盘、清道光官窑珊瑚红地开光黄地粉彩牡丹纹碗、清光绪官窑窑变贯耳尊等10余件清朝珍贵官窑佳品,参展瓷器总价值已超千万元。这些瓷器均是藏家多年精心收藏的珍贵藏品,每一件,无论在做工还是艺术价值上,都堪称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吕先生坦言,此次展览从筹备到策展将近3个月的时间,从参展瓷器的托运和布展的进行,都花费了主办方大量心血。由于官窑的存世量有限,特别是南宋官窑瓷器,更以其稀缺性,被历代收藏名家所追捧和珍爱。因此,借助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平台,拿出一批最有代表性的官窑瓷器与专家学者、瓷器收藏家和广大古玩爱好者共同赏鉴,通过亲手触摸“皇帝的瓷器”,感受官窑瓷器型制、胎质、釉面、画意等工艺,分享收藏经验,也可谓机会十分难得。

      展出时间:4月30日至5月3日

      地点: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展厅(和平区长沙路95号)

      电话:022-58683130

      收藏小贴士:官窑瓷器的由来与鉴赏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君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官窑清末后停产,于2008年10月28日由中国官窑陶瓷国际集团正式恢复制作。

      官窑瓷器主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种青瓷。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薄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器形有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朱塞佩

      自从1925年在米兰运行家族生意以来,英国古董商·埃斯凯纳齐的名字已成为东方艺术专家的代名词,同时埃斯凯纳齐也是目前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佳士得拍出2.3亿元创下文物拍卖史“天价神话”的“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就是由朱塞佩·埃斯凯纳齐收入囊中的。

      安思远

      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1929年生于美国。从小就对收集物品感兴趣,从收集中国邮票开始,逐渐进展到收藏鼻烟壶。1960年开办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古董生意,并逐渐成为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他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