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方器出现的时代

      我国烧制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把江苏溧水回峰山神仙洞发现的陶片,作为它的伊始,那么距今已有九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制作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极为丰实而优美的器形,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纵观陶瓷器皿的造型艺术,它始终围绕圆的特征展开。这是因为陶瓷自身材料特性与其相适应的制作工艺决定的。因此,圆器是陶瓷制品的主体,然而其中也不乏其他几何形的造型。诸如方的造型,本文就方器出现的时代谈点看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瓷方器

 

      《收藏家》1994年第6期,刊登了杨静荣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为"《说陶》一书的几点失误".作者在对书中宋代官窑(兽犬耳方壶注疏时写道:"陶瓷受自身材料的限制,如欲设计方形造型,在成形上有一定难度。宋、元、明时期,瓷器中没有方形的,直到清康熙时,陶瓷工艺逐渐成熟,方器才开始流行。故此方壶只能是清代产品。"杨先生明确地指出方器出现于清代。纵观我国陶瓷制作工艺的历史,大体经历了手制、手制与慢轮修正结合、轮制三个发展过程。三种制作工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然而,三种不同制作工艺是不可截然分割开的。新的制作工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工艺的消亡,而是使制作工艺更臻完美、制作效率更高。而旧的制作工作仍然存在,作为新工艺的补充。即使是当代,瓷器成型工艺已进入机械化、自动化,而手制作为机械化不及之处的补充,它仍然存在。

 

      陶瓷制作工艺处于手制时期,古人根据粘土的可塑性,就能制作出非常丰实的造型来,方器当然也不例外。如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在第四层就出土一件长方形陶钵,侧面尚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这是一件有代表性的方器造型。在而后的漫长岁月里,方的造型屡见不鲜。如秦的陶量、汉墓中出土的明器如厕所、仓库、猪圈等也是方的造型蜕化。浙江义乌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陶钫,从口到足都是方的,江西婺原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国陶权,也是方的。在南方各地出土的六朝时期谷仓罐上的楼台亭阁,亦当列为方的造型。唐代,各地出土的方器则更多,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瓷枕,方的、长方形的均有。不过在唐以前,方的造型基本上都是手制的。

 

      宋代,瓷器制作工艺有了新的突破。模印工艺的出现为方器制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方器也就更流行。浙江江山前坞青白瓷窑就发现了不少方形瓶的标本,福建浦城大口青白瓷窑址,也烧制青白瓷方瓶。在江山前坞青白瓷窑址调查试掘中,发现方器的制作工艺系制瓷者巧妙地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制作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具,并刻上装饰纹样,进行压印,然后将两个直角三角形胎进行拼接粘合,即成为一件方形器,再上釉、焙烧。这个发现,表明宋代方器的成型工艺已相当成熟了。江山博物馆收藏的此类方器中,有一件外底还印有"周家公夫"四字,表明这期间烧制方器的制瓷作坊不少,相互间的竞争意识已很强烈。

 

      以上情况表明,陶瓷方器在手制时,就已出现,历来就有方器存在,宋代方器制作工艺相当成熟,民窑尚且制作出精美的方器,何况官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