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瓷器价格居晚清瓷器之首的原因

      光绪瓷器的价格为何居晚清瓷器之首?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的光绪皇帝,其母是慈禧之妹,1875年光绪即位,慈禧仍然主导着朝政。1875年至1908年,光绪帝在位34年,在清朝十帝中仅次于在位61年的康熙帝和在位60年的乾隆帝,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如光绪二十年,为慈禧\"万寿节\"烧制瓷器花费白银就达129963.435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光绪瓷器

 

      从档案记载及传世器物来看,光绪瓷器基本上囊括了大部分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清宫档案记载,自光绪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景德镇始终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瓷器烧制。瓷器研究专家认为,此时期烧制的慈禧御用\"大雅斋\"款官窑瓷器,是本朝比较少见的精品。常见器型有大缸、花盆、碗、盘、盒等等,\"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有\"大雅斋\"3字款,以及\"天地一家春\"\"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装饰纹饰题材多样,以藤萝花鸟、鹭鸶莲花、葡萄花鸟等等最为常见。2002年北京翰海秋拍时,清光绪\"大雅斋\"款的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碗就拍出了15.4万元。

 

      光绪时期景德镇仿古瓷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乾隆以后的最高峰,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有学者认为,仿古瓷的大量烧造,与上层社会对清三代瓷器的好古风尚相关。虽然是仿古,但是制瓷的手工绘制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本朝独特的艺术风格,纹饰丰富多彩,装饰华丽生动。《饮流斋说瓷》中有\"而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术之精进也\"的记载。有研究者指出,光绪朝仿乾隆粉彩瓷的器物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最具代表性的是粉彩九桃大瓶、百鹿尊等琢器。此时期新创烧的器型也不少,比如秋操纪念杯、云蝠赏瓶等。釉彩方面仍以粉彩、青花及单色釉为主流,也出现不少新釉彩品种,如浅绛彩。光绪朝瓷器的款识种类也居晚清几朝之首,除常见的干支年款外,堂名款也较多,其中以\"长春宫制\"、\"一善堂\"、\"慎德堂制\"、\"退思斋\"、\"春怡堂制\"、\"甘泽堂制\"等款识的瓷器制作较精。

 

      粉彩、单色釉瓷之外,历年成交价最高的光绪青花瓷器也超过了百万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高40.7厘米的青花\"天下第一泉\"字坛以96万港元成交。这种盖罐早在1995年中国嘉德春拍时,曾创下55万元的成交价。盖罐盘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款。有意思的是,盖罐的肩部以篆书题写\"天下第一泉\"4个大字,罐腹以青花书馆阁体乾隆御制诗《御制试中冷泉作》全文。有藏家认为,当时这种罐是为慈禧饮水而烧制的,所盛的泉水是每日从北京西郊玉泉山运来的。当然,这仅是现代人根据记载的一种推测,但却给这种瓷器平添了些许传奇。

 

      光绪瓷器存世量大,近年来上拍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据笔者大略统计,中国市场历年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以上有十余件,大部分都在近两年创出。有藏家认为,嘉道以后,光绪瓷器因为量大,收藏起来比较容易成专题,将是未来晚清官窑瓷器收藏中的一个潜在热点。2010年北京地区拍出了3件超百万元瓷器,器型都较大。北京保利秋拍1对清光绪御制黄地粉彩百鸟朝凤大瓶以246.4万元居历年之首,对瓶高140厘米,原是民国时期上海巨贾叶澄衷之子叶贻铨旧藏品,后归上海友谊商店。该公司春拍还以109.76万元拍出一组美国藏家旧藏的六扇屏清光绪仿珐琅彩二十四孝瓷板。北京翰海秋拍,底书\"储秀宫制\"篆书款的清光绪黄地彩云龙大盘以112万元成交。近年来,较好的光绪瓷器价格大多在六七十万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