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瓷器龙爪如鹰爪 瓷器龙纹变化反映国力盛衰
2015-03-28 11:21:33 来源:中国瓷器网 已浏览次
“明清时期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社会黑暗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
●明代早期:
龙爪如鹰爪雄健有力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建功卓著。其子成祖朱棣虽无开创之功,但他对明政权的巩固却起了关键作用。宣宗朱瞻基也是守成之君,于朝政颇多补偏救弊的措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明朝早期瓷器上的龙,龙相威武端庄,强调至尊,龙形头部变大,前颚翘起,似猪嘴,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
龙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纸背之感。在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上,龙纹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独龙、双龙,还有九龙、十龙、团龙等,这些龙在海水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明代中期:
目光呆滞温驯得像宠物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明朝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统治阶级糜财无度,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层出不穷。正德皇帝甚至宠信奸佞专事游乐,致使朝政败坏生灵涂炭,几乎葬送了明朝基业。”这一时代特征,从龙的形态特征上也能看出来,蔡毅介绍说,明代中期瓷器上的龙纹,已没有明早期所具有的蓬勃向上的风貌,变得温驯且无野性,像豢养的宠物,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两只龙眼目光呆滞,有如戴上眼镜一般,龙发稀疏地向上纷飞。
这个时期各种柔媚姿态的龙盛行一时,如香草龙、翼龙、螭龙等等。这些龙即便是在海水云天间飞舞,也是匆匆行走而无呼风唤雨的神力,更多的是在花间漫步,池中嬉戏。
●明代晚期:
龙纹简化用笔草率马虎
这一段的历史情况是,嘉靖、隆庆、万历皇帝即位之初,明朝的政治颇有中兴之势,可惜好景不长,待到崇祯皇帝时,迫于农民起义的冲击,最终成为亡国之君,把朱明王朝江山断送。蔡毅分析说,这段时期,龙纹在瓷器上,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早期尚能属阳刚之形,后期则属阴柔之态——龙身更细长,龙首变小,上颚伸出。龙纹简化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马虎的程度历史上罕见。
●清朝中晚期:
状似威严实则毫无神韵
再看清朝,虽然康乾盛世很辉煌,但乾隆中叶以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到了清代晚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内农民起义和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宣统三年清王朝覆亡。
“纵观整个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它与皇帝的命运一样,气势日益虚弱。”,康熙、雍正时期的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龙怒目而视,龙身健壮,头骨高高隆起,毛发蓬松,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其栩栩如生之态也毫不逊色永乐、宣德。而乾隆晚期以后的龙,下颚低垂,状似威严,但实则毫无神韵,感觉上只有一个躯壳,已经没有了龙的精髓。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