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烧定窑瓷独具魅力

宋代将瓷器生产技术推向一个高峰,名窑倍出,争奇斗妍。其中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产品风靡一时,因瓷质细腻洁白,纹饰秀美,被宋代皇家宫廷选为贡品。

     宋代将瓷器生产技术推向一个高峰,名窑倍出,争奇斗妍。其中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产品风靡一时,因瓷质细腻洁白,纹饰秀美,被宋代皇家宫廷选为贡品。

     为了适应朝廷贡瓷及民间用瓷大量生产的需要,定窑工匠们发明了覆烧工艺。其优点是:一、节省空间,因为一器一匣,匣钵占了很大空间,采用覆烧工艺产量成倍增长,满足贵族及人民日常用瓷。二、能充分利用热效,节约燃料。三、由于覆烧时器口紧贴垫圈,瓷坯支撑范围大,重心稳,焙烧时收缩均匀,故不易变形。四、底心满釉。但覆烧也存在诸多弊端,因烧制时器口紧贴垫圈,口部不能挂釉,而露出一线胎骨成为"芒口".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瓷匠们发挥聪明才智,巧夺天工,口沿包镶金、银、铜、锡等金属作为装饰,其身价顿显高贵。据《吴越备史》记载,宋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十一日,南方吴越王钱氏在崇敬殿向宋太宗敬献"金装定器"两千件作为朝廷贡品。

     定州窑以烧白瓷闻名天下,国内一家博物馆藏有金代定窑刻花葵瓣碗,碗心刻荷叶花纹,质细胎薄,釉色莹润洁白,属金代贵族用瓷,有"芒口",但底足内未见有"官"、"易定"、"尚食局"等字款。定州窑除烧白瓷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等品种。定窑酱釉烧造数量少,因而备受收藏家重视。

     宋代诗人陆游对定窑口沿无釉瓷器嗤之以鼻,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在《老学庵笔记》中回忆"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代《坦斋笔衡》也很不客气地记述了"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北宋末年,其他窑系的崛起,宋徽宗率先"弃定"瓷选汝青瓷,一时间对定窑白釉、酱釉、黑釉瓷难定轩轾,遂被打入"冷宫",售价一落千丈。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却对"黑定"推崇备至,认为"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