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宝轩展出“幽然神彩”青花瓷 稀罕团鹤纹风韵犹存

在中国青花纹饰发展史上,各种纹饰层出不穷,成熟的青花瓷更以其无与伦比的纹饰之美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青花纹饰特点是构图饱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有力,主要题材有人物故事(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龙凤、鱼、麒麟等)、植物纹(牡丹、莲花、松竹梅、寿桃等)、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回纹、祥云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团鹤兽纹赏瓶(一侧)

     在中国青花纹饰发展史上,各种纹饰层出不穷,成熟的青花瓷更以其无与伦比的纹饰之美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青花纹饰特点是构图饱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流畅有力,主要题材有人物故事(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龙凤、鱼、麒麟等)、植物纹(牡丹、莲花、松竹梅、寿桃等)、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回纹、祥云等)。青花纹饰无穷多,而纹饰的精美好比一件瓷器的“华丽的外衣”,让人叹为观止。在这不计其数的纹饰中,有一种纹饰因吉祥而美丽、因稀少而珍贵,它就是团鹤纹。故名思义,团鹤纹即鹤成团形,翅拥而抱。今天笔者将要给大家介绍一件市场较少见的青花团鹤兽耳纹赏瓶,据悉,此瓶正在深圳御宝轩艺术品展厅展出中,欢迎瓷器藏家前来品鉴探讨。

     青花团鹤兽耳纹赏瓶撇口,短颈,溜肩,双兽耳,鼓腹,下腹敛收,肘部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蓝白相映,器口沿饰一圈回纹,瓶肩鳞纹,腹部一圈团鹤纹,下有仰莲纹。所有纹饰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外底心以青花篆书“大清干隆年制”六字方款,可见为干隆官窑精品。赏瓶整体施洁白釉,釉面细腻匀净,莹润如玉,青花发色沉稳,器型规整,布局巧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此器制作讲究,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此对瓷器的巨大魅力,笔者双目紧闭,用手触摸粉青釉的釉面,如玉般的温润感和润滑感油然而生,釉面极为细腻柔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团鹤兽纹赏瓶(一侧)

     据了解,乾隆瓷器对雍正时期的瓷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风格典雅,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干隆时期器型很多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静观此瓶,仿若正在享受一次绝佳的视觉盛宴。据传,干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而此件青花团鹤兽耳赏瓶,做工精巧,釉质细腻,色泽润泽,如此大气之作,必是出身高贵,为当时宫廷贵族之摆设佳品,是干隆时期难得一见的瓷器精品。

     团鹤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古人以鹤为仙禽,喻意长寿。《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报其游”,用鹤纹蕴涵廷年益寿之意。鹤纹始见于唐代,直到清代,鹤纹通过万般演绎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习称“团鹤纹”。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鹤不仅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而且看起来仙风道骨,在中国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赏瓶以“团鹤”为主题纹饰,十分吉祥优雅,极受世人喜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团鹤兽纹赏瓶(底部)

     深圳御宝轩胡经理告诉笔者,乾隆时期的瓷瓶在出窑时,并非所有的瓷瓶都能有如玉般的温润感,而是要将瓷器经过护养和使用后,其温润感才能由浅入深的逐步展现出来。无疑,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此件赏瓶,其温润感无与伦比,达到了任何其它同类瓷品无法企及的高度。可见,此赏瓶从乾隆年代至今,一直都养护得很好,才能至今还保留着那种迷人的光芒。

     近几年来,金市、股市、房产等行业行情不稳,投资环境普遍不被看好,这反而给其他的投资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时下,源源不断的投资涌向瓷器行业,瓷器收藏在市场规模、成交额和投资人数等方面逐年飙升,俨然成为炙手可热的热点。瓷器收藏、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般春笋冒出来,并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此藏品无论从造型、釉色、工艺等方面看,可谓独树一帜,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投资价值也必将“钱”景无限,以极小的投资必然会得到高额的回报,不失为瓷器收藏领域的最佳选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