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粉彩—瓷中帝王
2015-03-24 10:58:05 来源:中国瓷器网 已浏览次
重工粉彩瓷为釉上彩之皇冠,享有“瓷中帝王”之称,在所有制瓷工艺中重工粉彩最为复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50年前,宫廷重工粉彩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而逐年减少,以至工艺断代失传。

重工粉彩瓷为釉上彩之皇冠,享有“瓷中帝王”之称,在所有制瓷工艺中重工粉彩最为复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50年前,宫廷重工粉彩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而逐年减少,以至工艺断代失传。
近年来,不少藏家把眼光转向1978年至1983年景德镇国营艺术瓷厂生产的陈设瓷,主要是花瓶类,还有花钵、皮灯等其他品种。这些陈设瓷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制作的,也未署作者名款,而且多以仿古的形式出现,其中也有好差之分,行内人士俗称“厂货”。在这类陈设瓷中,艺术瓷厂当年制作的重工粉彩瓷格外受人瞩目。
重工粉彩瓷的制瓷工艺难度很高,对工艺、颜料、胎瓷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想制作一件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十分艰难,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出错。1958年,景德镇的工艺美术瓷厂、出口瓷厂、部分好的画瓷合作社集中了技艺高超的工艺人员和老艺人成立了景德镇艺术瓷厂,政府也给予他们陶瓷美术家、设计师、设计员的荣誉称号。这批工艺人员和老艺人以生产粉彩瓷器为主,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重工粉彩瓷。
1966年,“文革”开始后,传统的粉彩工艺瓷受到极大的冲击,粉彩艺术瓷绝迹。10年社会动荡将这些传统的粉彩瓷打入了艺术的“冷宫”。“文革”结束后,艺术家们迎来了艺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多年压抑的心情得到了展示。这些陶瓷美术家、老艺人带着感激的心态,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工时、精工细作、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精诚团结,为恢复传统文人派的重工粉彩艺术瓷而努力工作。由于受“文革”时期的政治影响,“文革”结束后几年内,敢在作品上落款的艺术家还是寥寥无几,而且当时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购买力较低,而国家又急需外汇,以解决“文革”造成的破坏,于是再一次以工艺美术行业为重点,换取有限的外汇来稳定经济形势。这一时期所绘制的重工粉彩瓷均为出口创汇,大部分销往香港及东南亚一带。
改革开放后,由于景德镇艺术瓷厂的技艺人员退休、去世等各方面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瓷厂的陆续倒闭,这类重工粉彩陈设瓷的工艺艺术水平无法再现。“重工粉彩”在制作过程中各方面的要求很高,例如胎瓷要正品,一般均为拉坯高手手工拉坯的胎瓷,按照标准规格甚至重量都要一致的模式制作出胎瓷。边脚要讲究,将各种繁琐的边脚手绘或印在瓷胎上,一般为麻边及细洋莲边,十分精美,瓶口、圈足、印章、底款均要镶本金(即真黄金)。画工要考究,要由高超技艺人员按图绘制,山水、人物、花鸟一般均为通景满工,山水意境深远,人物栩栩如生,花鸟色彩丰富,要由经验丰富的填笔采用点染、洗染的细路工艺操作,根据不同画面运用不同的技法填色。还有书法,也是专职的陶瓷书法人员配诗写文,题款治印。
各道工序严格把关,当所有的工序完成后,最关键的就是烧制。所有工序的好坏在此一举,运用火的艺术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展现出来。生产制作一件重工粉彩瓷,至少需要五六个艺人或工艺组共同来完成,而且这些艺人都是最好的技师,其工艺的复杂是难以想像的。重工粉彩瓷的装饰题材也十分广泛,主要有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寓意深刻,讲究如意、吉样、平安、喜庆、富贵、长寿,或古典故事,或人文伦理……且诗、画、印俱备。因传统粉彩瓷的延续关系,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底款一般为“乾隆年制”本金款,并盖有可擦掉的英文"MADE IN CHINA"款(此款主要是用于当时出口之用)。摆放之中,尽显富丽堂皇,特别是大件的。例如300件的大花瓶,越大越能显露出霸气及美感。
重工粉彩20
当时艺术瓷厂的工艺陈设瓷分为三个档次(不包括贴花、粉彩花纸等):第一档为特艺,称为“特艺组”,由资深技艺高超的人员专门单独绘制作品,且大部分落有作者名款,现在这些粉彩艺术瓷的价位动辄就是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由于价高的原因,赝品也随之而来,需较高的鉴赏能力才能辨伪存真。
第二档为“重工组”,也称为“高级粉彩组”,由特艺组人员出图,并协助高级组的高级技艺人员共同制作,当时对画、填、边脚人员上岗的要求是很高的,什么水平干什么活。
第三档为“中级组”,称为“中级粉彩组”,这一组的人员最多。“中级粉彩”虽然工艺干净利落,但画工远不如“重工粉彩”,“重工粉彩”又不如“特艺”。由于“特艺”价格的舰升,藏家们才又继续把目光转向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价格又较为合理的“重工粉彩”。
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艺术瓷商人看好这些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重工粉彩瓷,他们跨洋过海地把这些重工粉彩瓷回流到景德镇。这些重工粉彩瓷可与现代大师级的作品竞相媲美,也就吸引了一些藏家的眼球,使得这些重工粉彩瓷显得尤为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品价值和投资潜力。
这些当年景德镇一流、专门绘制艺术粉彩瓷的艺术瓷厂制作的艺术陶瓷,且不说其存世已经有一些年份了,即使现在聘请艺术大师制作这类重工粉彩瓷,不但价格不菲,而且制作的工艺水平以及颜料的配制都无法达到当时的特定水平及效果。这些重工粉彩瓷的绘制者,按当时的水平,本身就是大师水平的陶瓷艺术家。从这些重工粉彩瓷中,还可看到他们的手法、风格以及集体创作绘制的结果,如著名的艺人汪以俊、詹昌彬、章仕保、邓肖禹、赵惠民、邹国钧、王鹤亭、傅尧笙、陈耀星、潘文复、王运铭、王一亭等等,这些人已先后作古。当然,也有一些当时参与制作这些重工粉彩瓷的艺术人员在世,现在也可被称为大师级的艺术家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重工粉彩瓷的填工也是身怀绝技的。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中提到,瓷史上能称之为青花瓷对手的,就是粉彩。作为填补了景德镇制瓷史一段空白的重工粉彩“重工粉彩王”,不光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当代瓷坛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专家认为,“重工粉彩”肯定越藏越值钱,价值将会成倍数增长,收藏前景让人无法想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