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梢惊鸿彩云抹 粉瓷喜上梅鹊绕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粉彩始创于康熙,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此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乾隆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此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其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此件乾隆款喜上眉梢双耳尊直口、粗颈、鼓腹、圈足,附双兽耳,双耳描金,通体施红釉,釉上彩绘梅花和喜鹊,绘画精细,动物表情欢快,神态逼真自然,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喜上眉梢”,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富裕的状态,圈足修胎规整,底部落六字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整体布局繁密精细,保存完整,实为难得之佳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1年6月25日,澳门中信一件高40cm,口径12.3cm,底足外径12.3cm,瓶口内沿到内颈施松绿釉,为清乾隆30年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拍出2.3亿天价,刷新了粉彩成交纪录,引起圈内人的关注。紧接着同年12月份,北京盈时一件洗口、束颈、两侧有双螭作耳各衔一个金黄色活环,为清乾隆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以1.19亿落槌,将粉彩瓷器极大的带入世人的视野。

  据广州百鸿艺术市场部张总介绍到:瓷器的演变代表了人们对生活、艺术的追求,从颜色单一、质地粗糙的生活用品逐渐演变成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等赏心悦目的摆设御品。粉彩瓷不仅有清雅脱俗,华贵秀丽的外表,其图案内容常常能反映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社会更深层的意义,也使瓷器不仅作为器物存在而加入了更深的情感追求。中国人对美好寓意的追求以及物以稀为贵的普世规律,使得彩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拍卖纪录,2014年春拍大明成化鸡缸杯的2.8亿元拍价并非偶然,相信还会有来者。

  更多关于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活动可关注百鸿官网:http://baihone.com/或可拨打服务热线:400-9918-222。百鸿艺术微博:http://weibo.com/GZbaihone 百鸿艺术微信:bhservice@baihone.com。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