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珍珠地划花瓷枕
在古代,瓷枕既是生活实用器物,也是随葬的冥器,最早出现于隋,唐至元代各地窑场普遍烧造。瓷枕装饰丰富多彩,大小不一,隋唐时期较小,五代开始渐大,以元代尺寸最大,以长方形为多,也有腰圆、鸡心、云头、花瓣等形状,枕体中空。
在古代,瓷枕既是生活实用器物,也是随葬的冥器,最早出现于隋,唐至元代各地窑场普遍烧造。瓷枕装饰丰富多彩,大小不一,隋唐时期较小,五代开始渐大,以元代尺寸最大,以长方形为多,也有腰圆、鸡心、云头、花瓣等形状,枕体中空。考古表明,瓷枕流行达千余年之久,尤以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最为丰富精巧,制作细腻。
北宋年间,有人赋诗描绘巩县窑瓷枕的质地特色:
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送我消炎蒸。
持之入世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梦入瑶都都玉城,仙翁支颐饭未成。
鹤明月高把三更,报秋不牢桐叶声。
我老耽书睡苦轻,绕床唯有书纵横。
不知华堂泮玉屏,宝钿欹斜云髻倾。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这件珍珠地划花瓷枕,长21厘米 ,宽15.5厘米 ,高8厘米。枕呈不规则园形,稍内凹,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牡丹花姿态优美,构图精练,划饰花蕊、花叶及边框,构图线条流畅。枕体四周施以简洁明快的波浪纹,釉色莹润,白中闪黄,素底露胎。
这件珍珠地刻花工序复杂,先在器物胎骨上施层白色化妆土,在化妆土上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后填以赭色彩,再用圆形工具沾上赭色彩,在花纹的空隙中间或花纹以外的底子上压印上细小的圆圈纹,最后再施上透明釉入窑烧制成珍珠地的瓷器。由于该瓷器白赭相间,白地上个个圆圈犹如洒落的珍珠,因乃“珍珠地划花”也由此得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