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明嘉靖白釉红绿彩三国人物故事罐赏析

      长治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嘉靖白釉红绿彩三国人物故事罐,高28.5、口径17.5、底径21厘米,重6954克。直口,圆唇,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无盖。颈部绿彩勾出云纹如意头,红彩米格纹为地,中部绘一朵莲花,如意纹间饰缨珞纹。肩部红绿彩绘缠枝牡丹纹一周。腹部红绿彩绘三国人物刘、关、张三顾茅庐故事。近足部彩绘双龙戏珠纹。器内施白釉,胎质白细厚重,器形宏大。

      红绿彩属于釉上彩。最早出现于宋代北方磁州窑的产品中,在山西长治八义窑址曾采集到部分红绿黄彩绘碗标本。釉上彩制作是先以高温烧成白瓷,然后彩绘,再放入炉中低温烧成。所用彩料是铜绿铅釉和矾红。矾红的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又叫铁红,是我国的传统红彩。宋以后的釉上红彩都是矾红。彩绘时,矾红料中还需配入适量的铜粉和胶。彩料愈细,颜色愈鲜。矾红彩颜色与烘烤时间、温度也有直接关系。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部分氧化铁熔入底釉中,而使红彩闪黄。温度过低红彩光泽则不足。文中这件红绿彩罐,色泽鲜艳,釉色光亮,正是由烧成温度、时间掌握较好的缘故。

      彩瓷在明代早期主要为官窑产品,民窑烧制较少,正德以后,政府禁令放松,民窑彩瓷才有较大发展。到了嘉靖时期烧制既多成就也十分显著,当时景德镇民窑中的“崔公窑”就以烧制釉上红彩和红绿彩瓷而闻名当世。民窑彩瓷器形多为盘、碗、瓶、罐,胎质较厚,制作稍粗,有的釉层较厚且有乳浊失透现象。图案装饰除在草鱼莲,人物山水外,也有戏曲小说故事画面。这一时期的民窑彩瓷不仅供应民间使用,而且还有为宫廷膳房和王府定制的用器。这件红绿彩三国人物故事罐,即是2001年7月从长治市郊明代悼顺王家族墓中出土的,属于悼顺王府定制的景德镇民窑产品。该罐虽系残片复原,但器形规整宏大,色彩鲜艳,釉色光亮,实为当时民窑红绿彩瓷中的珍品,对于研究明代民窑红绿彩瓷的生产情况及烧造工艺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