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处于不合理的低价位

珐琅工艺的源头在古代的阿拉伯地区,进入我国后能工巧匠对其工艺不断改善提高,更关键的是,珐琅器的制作技术一直被明清两朝宫廷垄断,民国后才流入民间。专门研究珐琅器的专家却罕见,目前就连明清两朝擅长制作珐琅名器的大师级工匠名字也研究不出所以然——对珐琅器的研究相对滞后不合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说个别珐琅器已经创出天价,但与动辄百万起拍的当代绘画作品之类比,绝大部分珐琅器仍处于不合理的低价位。

      不合理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珐琅工艺的源头在古代的阿拉伯地区,进入我国后能工巧匠对其工艺不断改善提高,更关键的是,珐琅器的制作技术一直被明清两朝宫廷垄断,民国后才流入民间。专门研究珐琅器的专家却罕见,目前就连明清两朝擅长制作珐琅名器的大师级工匠名字也研究不出所以然——对珐琅器的研究相对滞后不合理;

      第二、源自古代阿拉伯的“古法珐琅”工艺早已随着明清政权的灭亡而失传,即使是民国早期的精品珐琅器,其工艺和质量也远不如前,艺术品市场和藏家都没有意识到古法珐琅工艺的不可复制性,这不合理。

      第三、由于珐琅工艺的特殊性,大都用它来制造“非主流”器皿,诸如花觚、多穆壶、多宝塔、起棱盒,以及仿青铜器的尊、钫、卮等。

      另外,珐琅器还多有创新器型,这些既赏心悦目、又机巧多变的创新珐琅器却长期被藏家视而不见,这不合理。因此,珐琅器会迎来一轮大幅升值,其增值空间应该超越被高估的当代绘画和明清家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