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闱星彩鸟鹿嗷鸣 梦回盛乾六方龙品

清朝作为我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在其国祚267年间,也是我国陶瓷文化烧造水平到达登峰造极的时期,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以及清朝初年皇帝重视瓷器的烧造工艺,成就卓越非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朝作为我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在其国祚267年间,也是我国陶瓷文化烧造水平到达登峰造极的时期,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以及清朝初年皇帝重视瓷器的烧造工艺,成就卓越非凡。装饰精细华美,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等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粉润柔和,朴素清逸;乾隆的制瓷工艺,精妙绝伦、鬼斧匠工,前无古人。

      在清朝丰富而多彩多姿,画院追求工细纤巧的瓷器中,粉彩作为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珍品,在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历代流行不衰,是一种在釉上彩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于康熙晚期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此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乾隆粉彩的特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乾隆朝粉彩瓷是所有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方瓶又称为六棱瓶,是明中晚期流行的瓶式之一,因瓶体作六棱柱形而得名。此件乾隆款素三开光粉彩花卉人物六方瓶瓶撇口,弧颈内收,折肩弧腹,方足外撇,瓶通体六方形,造型周正,端庄稳重。瓶口处饰以描金西莲纹,颈部以两圈蕉叶纹装饰。肩部分布有六对喜鹊鸟纹饰,富有动态。瓶的腹部有六处开光,每处开光的纹饰各异,有人物故事纹和花鸟纹,而这些纹饰都是采用堆塑雕刻后再上色,工艺水平相当高。瓶足部饰以西莲纹和六朵莲花,而瓶体的每条棱线上也有莲花纹。瓶内部和底部施有松石绿釉,器底正中“大清乾隆年制”六个金字篆书款,字体端正,排列整齐。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据广州百鸿艺术市场部何经理介绍:近几年,清代粉彩瓷器频现各大拍卖会,已从之前的配角成为主角,曾经的拍场上,明清瓷器市场行情甚好,高价频出,价格不断攀升,渐受青睐。2011年,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民国仿乾隆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约1.098亿元成交,这个价位在民国瓷拍卖成交里还是首次,震惊海内外。 

      更多关于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活动可关注百鸿官网:http://baihone.com/或可拨打服务热线:400-9918-222。百鸿艺术微博:http://weibo.com/GZbaihone 百鸿艺术微信:bhservice@baihone.com。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