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雍正斗彩福寿纹盘

彩瓷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斗彩”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在明代彩瓷中,以成化斗彩成就最为辉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雍正斗彩福寿纹盘

 

  斗彩瓷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品种。“斗彩”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清中期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在明代彩瓷中,以成化斗彩成就最为辉煌。明中期后斗彩瓷工艺日渐式微,逐渐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时期又获得了新生。清代斗彩工艺一改成化斗彩的“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风格,绘画更为精细,图案性也较强。康、雍、乾的官窑有不少精品斗彩瓷产出,其中以雍正斗彩成就最为突出。当时瓷器的烧制颇受政府重视,不但有年希尧、唐英等一批得力的督陶官倾力监督,雍正皇帝本人更是经常亲自过问,最终促成了我国斗彩工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雍正斗彩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和填彩工艺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将粉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使斗彩变得更加清雅秀丽。雍正斗彩可分作两类:一类是仿明成化斗彩制品;一类是本朝自制款式。藏于苏州古玩城(吴中区北港路)三楼的雍正斗彩福寿纹盘正属于后者。该盘敞口,弧腹,盘形周正,胎质坚致,釉色匀净,光泽鲜亮。盘心处以青花绘出青石崖壁,彩绘苍劲老树,上挂九桃,又绘四只翱翔红蝠,外壁对称绘有八只红蝠,在寿桃与红蝠之下是滚滚的碧绿波涛。画笔工整细致,色彩运用红浓绿艳,所绘皆栩栩如生。纹饰寓意吉祥,有“洪福齐天”“福寿双全”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盘外底用青花书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识,应为皇室寿辰祝贺定制之物。

 

  苏州古玩城的雍正斗彩福寿纹盘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既不似传统斗彩那样鲜丽单纯,也不像单一粉彩那样柔和温润,而是自成一格,于淡雅粉润中略显亮丽,于纤细娇巧中更见挺隽,既柔润蕴蓄又光彩照人,完美再现了雍正斗彩瓷器的精髓,韵味悠长。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