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缠枝莲花纹罐 端庄雅致风韵不凡
2014-12-29 15:09:33 来源:互联网 已浏览次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的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素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

深圳御宝轩展出青花缠枝莲花纹罐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的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素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瓷之美,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今天,御宝轩带您一起领略青花缠枝莲纹瓷器的艺术之美。
据了解,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青花缠枝莲花纹罐,罐为直口,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平切浅圈足。整器造型端庄,发色沉稳,通身三层纹饰,简练整齐。肩部一周莲瓣纹,双层排列。主题纹饰缠枝莲花纹,莲花绽放,姿态优美,笔意流畅生动,器底部亦为变形仰莲瓣纹一周,上下呼应。青花一色,浑厚深沉,丰腴饱满,釉质肥厚莹润。纹饰布局疏密有致,古朴素雅,气韵生动。
此罐是清代瓷器装饰风格的典范,缠枝佛莲予人一种端庄凝重的美感。纹饰与浑厚古朴的罐体相衬,愈显清盛世锐不可当的气势。整器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笔法活泼流畅,线条粗细并用,青花浓淡兼施。不论着色深浅,纹饰效果皆极为绚丽饱满,布局主次得当,层次分明,绘制工丽细致,气韵流畅,具有独特艺术效果。外壁通体绘青花花纹,自口沿向下,腹部缠枝莲纹为主要纹饰,花形硕大饱满,枝蔓舒展婀娜。颈部勾连锦地团寿纹又称“万寿不到头”,寓意福寿连绵。为清时期流行的陈设器之一,品相完美,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后世均有仿制。
为什么青花缠枝莲花纹会如此受欢迎?青花缠枝莲花纹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和谐之美,青花缠枝莲花纹是种无阶级的色彩和纹饰,从宫廷到百姓,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受到广泛的喜爱。皇室和文人士大夫认为其端庄、高雅、中正、平和,内敛沉静,很多品行符合皇室对官员的要求;普通老百姓喜欢其清爽、雅致、悦目、自然、吉祥。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瓷器放在皇宫里不显奢侈,放在百姓家不显得落魄,在商贾之家不显得庸俗,在寺庙里不显得遥不可及,它的平和与包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所有人的思绪引向美好。青花缠枝莲极强的图案美和设计美,也触动了人们爱美的神经。青花缠枝莲纹本身的线条之美,线条匀挺而灵活多变,精致圆润,美丽大方,格调高雅。
清朝作为青花瓷器中的鼎盛时期、黄金时代,其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明清时期瓷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瓷器收藏热点。《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深圳御宝轩展出青花缠枝莲花纹罐
纵观近几年清青花瓷的漂亮的成交记录,此时期的传世上品皆以高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古瓷专场上抢尽风头,频频出现高价成交。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清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以1104.5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当时的拍卖纪录。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清干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以3633.68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香港佳士得又以1437.36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件清干隆“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可见青花瓷的收藏价值之高,一直受到买家的追捧,行情可谓始终不衰。在大件青花瓷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普通青花瓷器,例如盘子、碗等也逐年看涨。
目前,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其价格成倍上涨,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深圳御宝轩瓷器部魏经理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再加上青花瓷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清代青花瓷器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制作精美,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瓷做工精细,单从制作成本上看就价值不菲,值得投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