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奇珍——明宣德云龙纹罐

永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瓷器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瓷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平滑光润,肥厚晶亮,且修胎讲究,瓶罐类琢器接胎痕不明显,底部一般无釉,为砂底,但光滑细腻,抚之有糯米粉般的爽滑感。此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瓷器多模仿西亚的金银器及陶器,天球瓶就是仿西亚的造型而烧制成功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朝有名的航海事件——郑和下西洋,前后共七次,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年间。他的舰队带回了“苏麻离青”料,为永宣时期烧制出富有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苏麻离青”料实际上是一种含铁量高、含锰量最低的进口钴料,在当时就十分名贵,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烧成的青花色泽凝重、发黑,在釉面上形成凝聚的黑色结晶斑,黑斑深入胎骨,反射出一种金属锡光,以手抚之,可以感受到凹凸不平之感。这是后世无法仿制的,也是鉴定永宣青花瓷的特点之一。

      明朝宣德官窑青花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永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瓷器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瓷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平滑光润,肥厚晶亮,且修胎讲究,瓶罐类琢器接胎痕不明显,底部一般无釉,为砂底,但光滑细腻,抚之有糯米粉般的爽滑感。此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瓷器多模仿西亚的金银器及陶器,天球瓶就是仿西亚的造型而烧制成功的。

      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已经十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今日的欣欣向荣,成长之路坎坷崎岖,着实不易;这个年轻的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被国际大家庭所接受乃至重视,则是在跨进21世纪的事情。较之书画古玉青铜市场的“井喷”景象,内地的瓷器市场“处变不惊”,始终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此件宣德青花云龙纹罐,造型丰满,端庄大方,罐直口短颈,口径略大于底径,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釉质润亮,施釉较厚,绘画生动,青花苍翠浓艳。色釉质朴内敛,却又不似彩瓷那般五彩斑斓,画面当中的游龙似在龙腾云海间自由驰骋,霸气十足,彰显宣德朝盛世景观。青白两色之间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2013年某艺术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明宣德瓷器成交前十名,其中六件成交总额为2.15亿元,占榜单成交总额的75.92%,是同时期其他瓷器望尘莫及的。据广州百鸿艺术市场部人员说:“宣德青花瓷器目前市场价值非常高,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它以其广博精深的内涵,华美绚丽的外表,始终是中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关注点,堪称海内外收藏市场的无价瑰宝。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已作为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各类收藏家所珍藏。

      青花瓷器在洪武、永乐、宣德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拍场看,近十年来创高价成交的官窑瓷器,绝大部分都出自明清官窑瓷器。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走好。

      如此之艺术瑰宝,望世人众家共赏之,有缘人收藏之,让它闪耀出应有的光芒!

      更多关于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活动可关注百鸿官网:http://baihone.com/或可拨打服务热线:400-9918-222。百鸿艺术微博:http://weibo.com/GZbaihone 百鸿艺术微信:bhservice@baihone.com。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