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瓷时应注意的几点
2014-12-11 16:02:59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古瓷鉴定的传统方法包括看(造型、纹样、绘画特点、青花料及胎釉的质地、显微镜观看釉中气泡)、掂(份量过轻过重均不好,过轻可能为注浆)、听(用手指轻弹,看有无伤残并判定是柴窑、煤窑还是现代燃气窑烧造)、闻(判断是否经酸洗、碱烧)数种,鉴定内容上包括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烧造工艺、成型工艺(拉坯、接胎、挖足)等多方面。由于热释光、古地磁、粘土谱系等理化测试手段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数据库,有些测试需取样有损测试,目前传统鉴定手法在古瓷断代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收藏古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提高鉴定知识,从书籍中汲取经验。目前收藏类书籍水平参差不一,有藏友用“尽信书不如无书”古语怀疑研究成果,这种提法过于偏颇了,老一辈陶瓷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冯先铭先生的《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图典》,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堪称首选入门读物。近年来各地方窑考古新成果颇丰富,修正了不少传统观点,可参阅《观台磁州窑》、《长沙窑》、《耀州窑系列报告》等一手考古报告。
切勿重官窑轻民窑。明清官窑在拍卖会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身价着实吸引人,但明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除选检少量精品供应宫廷,其余淘汰品均捣碎掩埋,明代官窑瓷的生产成本几乎与白银铸造器皿等价,民间收藏的机会罕有。其实,在收藏品里,普通的工薪层藏友接触最容易和最多的就是民窑瓷器,民瓷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虽是民间寻常之物,却展现出极有韵味的瓷绘艺术。随着现代社会对艺术品喜爱的“返璞归真”,手绘民窑瓷收藏日渐升温,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切忌照图索骥,贪多求全。现在从事古玩行业的人以千万计,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各地仿古瓷厂(坊)众多,到过景德镇的人一定会对樊家井小街上鳞次栉比的瓷器店印象深刻,现代信息、出版业空前发达,仿烧者除了照图生产大路普仿品,有的还比照真品残件,反复实验烧制高仿品,可说是无所不仿,你能想到的历史名瓷,市场上都可见其“依稀身影”,古玩摊主神秘兮兮地从蛇皮袋里取出沾满泥土的元青花瓷器、釉里红、明清官窑瓷来,再加上一段引人的故事,有些入行不久的藏友就忙不迭地付钱,生怕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实际现在从地摊上拾个大漏的机会已然很低了。
目前的仿烧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臆造型,造型、纹样自我创造;另一类为克隆型,完全仿照古瓷的图片仿烧;最迷惑人的一类当属改头换面型,即按真品的造型与纹饰稍加改造或重新组合,看上去似曾相识又有新鲜感。作旧手法则有酸蚀、蒸煮、打磨、浸泡等,对那些书写古代书款和使用款的瓷器,尤需慎重对待,可逐步积攒一些残瓷标本,结合专业研究著作细心揣摸,不断总结收藏经验,适当学习一些历史学、美学、民俗学、工艺学知识,在集藏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培养眼力与经验,才能做到“去伪存真”。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